(十)、荒淫無度――清穆宗同治[第1頁/共4頁]
生母: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
同治天子在辛酉政變後,內有兩宮皇太後垂簾聽政,外有議政王奕主政,從而開端了同治新政。
三旬日,策動政變。
此次政變,因載淳登極後製定年號為祺祥,故史稱“祺祥政變”;這年為辛酉年,又稱“辛酉政變”;因政變產生在北京,又稱為“北京政變”。當時,“辛酉政變”的三個首要人物——慈安皇太後25歲,慈禧皇太後27歲,恭親王奕30歲。
為了保護天子的尊言,宮中對於同治患梅毒之事多方粉飾,隻說是出天花。一天,同治的皇後去養心殿探病,並向他訴說慈禧太後又為細藐小事叱罵她,還失聲抽泣起來。慈禧本來就不喜好這個兒媳婦,並設下了監督的耳目。這天,慈禧傳聞皇後去探視天子,便親身到養心殿東暖閣外偷聽他倆的說話。她聽到皇後在訴說她的不是,就肝火沖沖地闖了出來,一把抓住皇後的頭髮,舉手就打,並且叫內廷寺人籌辦棍杖,要峻厲懲罰皇後。同治見狀,被嚇得昏迷了疇昔,慈禧這纔沒有對皇後用刑。同治的病勢卻今後越來越重,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仲春初五死於養心殿東暖閣。
同治帝載淳,生於鹹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其母為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公元1861年7月鹹豐病身後,他於同日在棺木前繼位,改年號為“祺祥”。
1、平生小傳
同治朝開設的新式黌舍,另有江南製造局附設的機器書院、福州船政局附設的船政書院等。福州船政書院又稱“求是堂藝局”,是同治五年(1866年)由左宗棠主持福州船政局時附設。這所黌舍是近代較早開設的一以是學習天然科學為主的新式黌舍,同時又有軍事黌舍的性子,以培養水兵和造船人才為目標之一。
同治即位時,隻要6歲,由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政。這一年的十月,載淳的生母慈禧太後滿八位大臣擅權,和恭親王奕同謀策動辛酉政變,乘皇室從熱河回北京之機,將載垣、端華、肅順正法,彆的五人撤職或遣戍,實施兩太後“垂簾聽政”,本身把握實權,改年號為“同治”,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
同治十一年(1872年),首批30名“小童”奔赴美國留學,史稱“小童出洋”。同治年間留學之風鼓起,與容閎分不開。從同治十一年到光緒元年(1875年),每年出國一批,每批30人,共有四批120人赴美國留學。小童們到了美國,成為美國訊息中的顫動事件,美國總統還訪問了他們。中國留門生給美國人留下“聰明無能,彬彬有禮”的印象,並說他們是“中國的名譽”。容閎提出並把他們彆離安排在美國布衣家庭中餬口。美國的西席、大夫、名流們紛繁把中國小童領到本身家中,每個家庭對小童都體貼備至,為他們供應較好的吃住前提,體貼他們的學習和餬口。他們成為中西文明交換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