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百年不聞軍令如山[第1頁/共3頁]
比及世人散去,統統還得靠鄭智本身。
滄州其他官員也等著看戲,歸閒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且看這鄭相公的手腕。
現在滄州下轄三縣,清池、鹽山、南皮。滄州地界實在不小,西北有草地百萬畝,少火食,再北就是大遼。東南大片耕地,三縣之地首要在滄州之南,人丁比當中原其他州府算少,比之西北州府又多。
城外也開端大興土木,先建虎帳校場,再建酒坊。
一應事情,自有裴宣籌劃得妥妥鐺鐺。
滄州府衙駐地就在清池,西邊南皮縣,東邊鹽山縣。
其他文官多周正整齊,臉孔也顯得保養恰當。倒是這武官,鄭智看得連連點頭,冇見幾人能穿戴一身整齊不缺的鐵甲。固然這一身五六十斤的鐵甲實在不便宜,但是一個州府也冇有窮到這個境地。
這新來的鄭相公,軍令已下。當不當回事,天然由世人去對待,聰明不聰明也由世人去思慮。
倒是又有人把軍令拿來發言,軍令適時行,那便是軍令如山不容情。軍令不適時行,那就是冇有管束閒散度日。
鄭智儘管叮嚀部下軍漢與羌人,把這城外點將台再壘起來,把這校場重新平整出來。
滄州,古時渤海郡,意為滄海之州。
幸虧鄭智麾下這些人,建個營寨,也能臨時安身。
“下官滄州知府吳懂,帶滄州大小官員,見過經略相公!”吳懂便在這清河小城的城門驅逐鄭智,左邊大小文官襆頭雙翅官帽,右邊甲冑在身武官。
一道經略府文書號令,全部滄州都躁動起來,各地都頭管事叫苦連天,暗裡天然痛罵鄭相公。滄州北麵靠近遼境,堡寨七座,往南一些又有兩座堡寨。再往南進入三縣之地,也有縣城禁軍,另有各地將養的廂軍,堡寨牢城裡的配軍。在冊就有一萬多人。
鄭智這般,天然就是要把本身治下的軍隊停止一個整合。還要重新製作名冊發往東京報備,本技藝下這些西軍天然就要入了滄州軍籍。
再看在場武官,天然麵色沉重,本技藝下軍漢甚麼環境是清楚的。再看這新來的鄭相公麾下軍漢精銳,由不得這些武官心中不急。
鄭智話語已然清楚,第一件事就是要整武備武。堂下文官天然鬆了一口氣,新官上任三把火,看來是燒不到他們身上了。
又過幾日,經略府收回第一道蓋有大印的公文。點檢滄州境內統統士卒,廂軍禁軍配軍,七日內全數到清河來會聚,各縣一併送來名冊。
鄭智坐在堂前,右邊並排坐著知府。幾地主官大抵熟諳一下,上得茶水,再客氣一二,世人也就不再言語,直把目光看向頭前鄭智。
城中經略府衙倒是備好了,固然是買的民宅,改建了一個門頭,卻也不小,一應籌辦也安妥。
城內很多空下來的民宅也被高價拉攏,用來安設西軍士卒的家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