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獨孤澄的震撼[第1頁/共5頁]
獨孤澄走了出來。隻見門邊上一個傷殘人士靠在一張古怪的桌子昏昏欲睡,獨孤澄在桌上敲了一下,喚醒了那人,和聲問道:“某能夠出去看看嗎?”
獨孤澄在出境時已經換了大隋的貨幣,此時,他取出兩枚金幣,遞給伴計,笑著道:“兩枚金幣替代銅錢,你看如何!”
可這幾個字筆力雄強圓厚,氣勢寂靜雄渾,大有王者之風,補足當今楷書的不敷,論境地遠勝現在楷體多矣。更令獨孤澄震驚的是題字者竟然是楊侗,還蓋有傳國玉璽的大印,這申明楊侗不但在軍事上、政治上、民生上、教誨上、技藝上、文學上成就甚深,連書法也是臻至宗師之境,這一發明,讓獨孤澄想到了一個被人忘記好久、批駁不一的爭議性人物――太宗武天子楊廣!
“等一下,我再多買一些……”
上麵寫的是源於漢朝的楷書。自東晉今後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筆法古拙勁正,而氣勢樸素方嚴,南派書法疏放妍妙,善於尺牘。南北朝,因為地區不同、小我習性、氣勢差異。北書剛烈,南書含蓄,各臻其妙,無分高低。
獨孤澄走在街道上看著來往人群,不由得心胸震驚,這在長安是絕對看不到的氣象,起碼目前來講,民氣惶惑、冷落肅殺的長安已經掉隊鄴城了。
“是……秦王殿下?”
“你們是如何印的?”獨孤澄獵奇的問道。
看門人愣了一下,笑道:“客人第一次來到我們鄴城吧?您瞥見門口那牌匾了嗎?字是我們秦王殿下親筆題寫,印章是傳國玉璽,牌匾呢則是將作寺打造的,您說我們店主是誰?”
獨孤澄回身又抱了一遝冊本出來,隻看得這名伴計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
皇城西麵是名傳古今的銅雀台,這是鄴城至高點,也是皇故裡林,曹氏父子曾和建安七子等聞名文人在此談古論今,留下了許很多多膾炙人丁的佳作名篇,先人尊為“建安風骨”。現在,這類奇特的氣質仍然存在於這座林苑當中,天下士子考舉的場合,就設立在銅雀台當中,天下人皆能感遭到大隋對於這場盛典是多麼正視。
楊廣能文允武,非常了得,但他也並不是全能的。
不知不覺間,獨孤澄帶著兩名侍從進入了‘大隋圖書館第十八號館’,內裡滿是印刷、裝訂精彩的冊本,來往看書買書的人絡繹不斷。
“恰是!”看門伴計道,“鄴城統統的圖書館都是殿下的,我們殿下為了推行教養,以遷自洛陽的三十八萬卷、八萬多類圖書藏書為範本,各印二十萬冊,以每冊二十錢售賣於大隋境內千多所圖書館內,不計老幼婦孺、士農工商、皆可觀書買書…隻要不損毀冊本,您在這裡看一天都不成題目,二樓是閱覽室,可供千人同時瀏覽、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