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打草驚蛇,以陽克陰[第1頁/共7頁]
以‘新貴’時禹為餌,促使鄭氏彌補白馬倉之糧,再對鄭氏暗權勢行致命一擊,這是楊侗和朝中重臣針對鄭氏設定的方略。
幸虧當時大隋立國未久,方纔結束分裂數百年的戰亂期間,百姓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時也曉得缺糧實乃天災形成,而非官府有糧不施,朝廷當時也一樣冇不足糧,如果揭竿而起,不但吃不飽肚子,反而讓大師處境更加慘痛,是以冇呈現大範圍民變之事。
“擔憂甚麼?”
……
他接太高君雅上呈的奏疏細看起來,高君雅倒是冇有提到糧儲有何題目,而是建議朝廷放儲糧太原之糧以平抑物價。太原地點的幷州正北方是蒸蒸日上的東/突厥,一向是大隋的首要地點,糧儲最多的就是太原和河洛。
如果單單仰仗一個弱到極致的鄭氏,底子不能在那麼短的時候內,集合那麼多糧商,將任務完成得那麼快。
“也就是說,我們從白馬倉拿了兩百三十三萬石?”
“這冇體例!誰讓白馬倉是我們缺點的地點呢,我們現在隻能儘快將這縫隙補上。”盧豫暴露一絲苦澀的笑意,又說道:“並且事情一定就是我們所擔憂這般,隻因陰弘智撲火以後,隻動五窖‘失火’糧窖,以後便又倉促忙忙前去大堤之上,底子冇時候去查,且我們粉飾得好,又是從隧道取糧,底子冇有引發處所百姓重視過。比年年查糧、細心調查的司農寺和禦部官員都查不出甚麼題目,陰弘智急於抗洪,那麼短的時候內,哪會看出甚麼?”
‘姬府’的議事小廳,除了三家首級,另有十多名三家後輩,擔負他們的幕僚。
“《品德經》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世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這與我們世家門閥的儲存法例非常符合!”崔嶺說道:“我們力量再龐大,也隻能采取水潤萬物之勢來影響朝廷,畢竟比不得朝廷霸道的雷霆手腕。大師休要藐視了楊侗,他雖是一介長輩,可他對朝堂、對天下的掌控力,可謂是泰初爍今,皇權在他手中,實現了真正意義的大一統,便是古之秦皇漢武也稍有不如,更不消說深受關隴貴族管束的隋之文武了。如果白馬倉的空缺早早就讓他曉得,藉助他對天下的掌控,已然大傷元氣的我們,毫無勝算。再者,時禹甘心聽眾我們號令,成為我們在朝堂上的臂助和耳目嗎?”
楊侗下一錘定音,批覆敏捷傳達,旨意傳出紫微宮,公示各坊官牆,以平帝都因糧價上漲而形成的發急,同時以快馬傳達各郡縣,詔告天下。
但是中原王朝邊境廣漠、交通不便、動靜閉塞,天子和朝臣坐守帝都以內,很難及時把握天下糧食出產、耗損、庫存等環境。是以便有一整套的糧食庫存審計機製和賬實查對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