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登陸欽州灣[第1頁/共3頁]
杜佑當然應允。
不曉得寧承基是真的不知還是假的不知:
崔氏果斷不乾,寧承基竟然仗著自家在欽州的權力,把崔氏和四個兒子韋洵、韋浩、韋洞、韋泚全都殺了,兩個女兒幸運逃脫。
然後高嶽就問杜佑說,從廣州到廉、欽,沿路該如何招納忠於朝廷的俚帥酋長?
然後杜佑又說,比如欽州的甯猛力,是西溪洞蠻的魁首,隋文帝時就但願讓他帶著兵馬,入朝參覲,但甯猛力冇來得及成行就歸天,隋文帝就讓他兒子寧長真來,厥後寧長真始終跟隨隋朝,南征林邑(越南南部政權),北討遼東。唐朝建立後,寧長真和其本家寧道明、寧純仍然以隋朝舊臣自居,結合其他俚帥策動兵變,後被彈壓,隨後唐朝調派漢官來管理廉、欽地,而後寧氏家屬隻能在外埠擔負縣令、主簿、司馬之類的官職,但寧氏在欽州本地還是很有氣力的,直到唐中宗期間,產生了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不過現在這兩支都較為式微,隻能說是本地的豪酋,但已全無隋唐之交時那種雄踞數州、叱吒一方的力量。究其啟事,還是隋唐朝廷在皋牢嶺南的同時,也在孜孜不倦地推展“蠻漢轉化”,以求加強王朝統治。一方麵馮、寧等俚帥都攀附中原族譜,都稱本身是中原士族移居來的後嗣,表達對中心的認同和歸附;彆的一方麵,朝廷在對馮、冼、寧等家屬加刺史、持節乃至儀同三司的名譽頭銜時,卻始終對峙調派漢官刺史在本地實際主政(是的,也就是名為自治,但大權還是握在漢官手裡,酋帥不過空有個官銜罷了),企圖削奪俚帥大族們在嶺南本地的權力。
二十四年後,唐中宗複辟......他老婆也一樣複為韋皇後......
傍晚時分,這支龐大的船隊,以嶺南的平波軍輕船為領導,已來到欽州城下。
本來堆積在欽州龍門江各墩避風的蕃舶,這時早已像吃驚的鹿群那般,紛繁啟碇,往著安南的海疆而去,像是在遁藏甚麼猛獸般。
韋玄貞,是唐中宗的嶽父。
但是欽州寧氏的寧承基看上了韋玄貞的女兒,要逼迫婚姻。
現在這個預言彷彿實現了......
不過寧氏家屬的喪敗,卻直接導致唐王朝對西原的失控。
平波軍輕船上,有個虞侯叫張舟,駕船是又快又穩,特彆被高嶽所喜愛。
這真的是除一寇,生一寇。
四周的俚僚紛繁遁逃,以觀高嶽軍團的態勢,再做順逆之計。
海麵上的朝陽,燦豔,光輝,現在還冇有完整升騰起來,就像金黃色的傘蓋,被不著名的巨手給緩緩擎起,照亮四週一大片的海濤和雲霞,隨即在此下,便是許很多多的讓人驚懼的玄色斑點,是日斑嗎?不,是無數的大小海船,帆槳齊用,拖出千萬條紅色的浪跡,正從浩浩的珠母海,往龍門江而來,直迫欽州城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