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再興林亭願[第1頁/共3頁]
“逸崧,此文描畫的恰是我高氏昌隆時,於上元夜在東都洛陽之林亭私宅,宴請來賓的氣象,與會者陳子昂、徐皓、陳嘉言、弓嗣初、韓仲宣等莫不是一時佼佼,真可謂是冠纓濟濟、鸞鳳鏘鏘。不過距今也疇昔百年工夫,秋色猶存,物華不再。我想重振高氏,可如本年近四十,卻怕是力有未逮,逸崧你還年青,答覆林亭盛景的弘願,你肩上也要扛上一扛,共勉。”
李懷光便還挽留高郢,可高郢去意果斷。
高郢皺起眉頭,對李懷光解釋道,“汾陽王有不世出的功勞,現在就更應曉得明哲保身的事理。因治霍國夫人喪其間的戔戔小事,就要正法判官,在朝廷眼中便有飛揚放肆的懷疑。以是你們這些武人,還不知貫穿安史之亂的事理。”
二人固然非常絕望,但還是感激高郢的一番指導。
高郢倒是個謙恭的人,他乾脆就在永巷前,細細看了高嶽的行卷。
高嶽見那人神采很丟臉,而李懷光則向那人抱拳道,“掌書記。”
“淇水彆業”!
這時高郢俄然長嘯聲,背動手,立在親仁坊的巷道前,吟誦道“九穀帝畿,三川奧域。交風均露,上分朱鳥之躔;溯洛背河,下鎮蒼龍之闕。多近臣之第宅,即瞰銅街;有貴戚之樓台,自連金穴。美人競出,錦幛如霞;公子交馳,雕鞍似月。同遊洛浦,疑尋稅馬之津;爭渡河橋,似向牽牛之渚。實昌年之樂事,令節之佳遊者焉。”
而他倆在郭子儀府中,則要打水挑米買脂粉,怪不得彆人都說汾陽王眼中,各道節度軍將便如同本身家奴般。(1)
但很快高嶽就沉著下來,先前國子監設想和落差之大尚曆曆在目,淇水彆業這麼多年扔在那邊,估計也早不知荒廢成甚麼模樣了,莫非我還要學會種田開荒不成?
“和高髇兒倒是有些友情,不過他入了神策軍,不像俺一向在邊疆。”
高郢這篇駢文,頓時讓高嶽麵前閃現出一副佳節時分,煙霞滿地,仕女公子縱情玩耍的繁華氣象。
倒是高嶽膽量大,扶住劉德室,拖著他持續往前走。
可高嶽卻對著高郢深深作揖,口中非常謙遜,“多謝公楚長兄(高郢字公楚)指教!”
高嶽也不強求,便呈交了行卷,讓高郢過目。
成果還冇等高嶽開口,高郢就拂袖沮喪說到,“大夫再不必多禮,我已被汾陽王革去掌書記的職務,不日汾陽王還要上奏朝廷,將我貶黜到遠地去。”
高嶽心想,“冇想到啊冇想到,阿誰真正的高嶽啊,你在太學裡的文憑不會是給蘇博士送魚換來的吧!”
李懷光大驚失容,“莫不是為汾陽王要殺那判官之事?殺便殺了,汾陽王殺個判官罷了,掌書記何必如此。”
這時劉德室走到前來,碰碰高嶽,“現在我們再去馬鎮西的宅院外投卷,現在各處幕府也最重文學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