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考驗你能力的時候來了[第1頁/共4頁]
武媚娘聰明聰明,很快就掌控住了李寬話裡的關頭。
“純真的講朝政大事,老百姓不見得會有興趣。你說吏部尚書換人了,或者誰誰誰被陛下任命為某州刺史,淺顯老百姓哪有甚麼興趣?而在衙門為官的,哪怕不看這報紙,也能曉得這個動靜。以是你的這個發起,不是不好,而是會讓我們的報紙賣不出去。報紙賣不出去,本王建立這個報紙的目標就達不到了。”
根基上在各個作坊上工的百姓,都是熟諳根基的常用字的,再說了,也不需求每小我都認字,隻要報紙上的內容充足吸惹人,天然有人把報紙上的內容講給周邊人聽啊。至於文縐縐的話語,這美滿是能夠改的。”
從李寬的話裡頭,武媚娘又發明瞭一個題目,“王府的印刷作坊,應當是全部大唐範圍最大的印刷作坊了,技術也是最短長的,但是,即便如此,一文錢一份的報紙,也是要虧蝕的吧?固然一文錢未幾,但是如果長安城很多人都買,每天都虧個幾十貫,一年下來也是很嚇人的。再說了,虧蝕的買賣,冇有體例悠長呀。”
武媚娘倒也曉得言論的首要性,如果隻是在棉花蒔植推行的這段時候虧蝕,楚王府家大業大,還是能夠虧的起的。
冇想到李寬聽了,竟然頓時就有主張了。
“媚娘,你不感覺現在長安城中的百姓,獲得動靜的渠道太少了嗎?交來回回,根基上都是靠口耳相傳,很多動靜傳到最後就完整竄改了。如果有一種東西,能夠將長安乃至大唐的首要動靜都記實在上,然後售賣到各處,豈不是動靜通報的速率會快很多、精確很多?”
冇體例,隻好纏著李寬來交換了。
“媚娘,我說的不是印刷報紙不虧蝕,而是我們發行報紙,運營這些報紙這件事情,能夠做到不虧蝕。”
不客氣的說,在大唐,就還冇有人敢說本身的小說寫得比李寬好的。
李寬還冇有想好到底把哪部小說拿過來,現在天然不會跟駱賓王詳談了。
李寬臉上暴露一個奧秘的笑容。
但是也不能再華侈時候了。
“你這麼一說,本王倒是想到了一種體例,能夠有效的指導言論。”
“河東道確切是首選,長安到洛陽,再到晉陽,接著到朔州,全數都通了水泥路了,要移民的話,非常的便利。除了南邊的那些州府人丁略微多一些,越靠北方,唐人的數量越少,大片大片的都是無主之地,推行的阻力非常小。”
關頭是報紙這東西,自古以來就冇有人見過,現在楚王殿下突發奇想要搞這個東西,本身美滿是兩眼一爭光啊。
李寬想了想,感覺本身還是開點掛吧,如許報紙的銷量才比較輕易翻開。
李寬搞這報紙可不是自娛自樂用的。
現在已經是玄月份了,再等下去就是大雪紛飛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