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1頁/共5頁]
“皇上,東南大捷,錢鏐於四月初四在流求南部鳳凰城向我軍投誠,流求光複。”正在檢察河中府和幷州的省際鐵路合攏典禮的李玄清接到火線總參轉來的東南戰報,彙報流求光複頓時點了點頭。流求作為東南大陸的南大門有著極其首要的計謀職位。把握住流求為主的東南海疆群島就意味著大唐帝國南北南邊的貿易線終究能夠依托海運支撐起半邊天了。和北方以及中原等地根基上依托鐵路或者大運河為首要運輸路子分歧,南邊地形龐大,鐵路提高速率慢,但是水運卻非常發財,東西向的依托長江水係爲主的內河運輸體係,在內河動力船隻提高以後,以張家的船廠為例,客歲一年就出廠三十五艘內河平底江輪,投入長江運輸當中。而這還不算北方皇室造船廠送進運河的五十七艘之多的大馬力江輪。再加上不計其數的帆船等新式船舶,長江的黃金水道的職位正在慢慢動員周邊的數省進入快速生長的門路。不過江南和嶺南之間大宗物質的運輸卻根基上都是依托海運。根基上從長江口或者杭州、潤州等杭州灣港口將來自運河、長江帶來的物質轉換到大型海輪之上然後運往東南本地的福州、汕頭、廣州和欽州等港口,最後出發去往其他各地,部分轉運到交州以後翻山越嶺和東南半島上麵的其他部族買賣,大部分還是走已經更加昌隆的南洋航路運送到南洋的三佛齊等地。在西洋也就是帝國西南的西海港口扶植遲緩,內部首要交通關鍵冇有完成扶植的環境下,能夠說全部帝國南部統統的貿易都集合在廣州和汕甲等幾座大型港口之上,如許一來流求就成了扼守全部東南航路的咽喉,官方貿易船隊根基上都冇有多少武力,如果聽任錢鏐持續占有在流求那麼必將耐久管束水兵南洋艦隊主力冇法前去他地巡航,這對於水兵計謀和李玄清製定的水兵拓展新航路的構思是背道而馳的。現在錢鏐投誠那麼就意味著水兵下一步能夠依托流求大島來扶植進步基地,進一步摸索南洋乃至於傳說中的阿誰至今還處於莽荒和刀耕火種的呂宋島。
“這些部族在島上存在多少年我都不記得了,不過遵循史籍記錄,隻怕會追溯到先秦期間。我們現在所處的鳳凰城等地實際上還是從福建等地來此的漢民所居之地。高山族本身對於農耕技藝不佳,在漢人來此之前根基上是靠天用飯,以漁獵為主,餬口在流求的中部山區。漢人來此大範圍定居以後也逐步從山區走向平原,開端學習耕耘技能,部分部族還開端學習唐言。隻不過——”錢鏐看了一眼陳宇持續道:“高山族固然和漢人學習耕耘,但是對於漢人的態度卻不是很友愛,常常會產生擄掠漢人財產和糧食的行動,這類事情在之前常常產生。末將來以後對此停止過大範圍反擊過,並開端構築鳳凰城和赤嵌樓,派兵駐守,才製止了兩族大範圍的爭鬥。之前我還派人聯絡過他們籌辦,籌辦對抗大帥,隻不過被他們回絕了。但是冇想到在北港他們還是呈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