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章 誰盜罵誰[第1頁/共5頁]
高大見老者應允,忙說如此甚好。二人又聊至掌燈時分,悄悄地清算了幾卷詩書,破鋪蓋捲兒高大也不讓要了,老者隻背個布包兒,牽驢要走。
老者也立即嚴峻起來。高大道,“無妨,有我在這裡,他們還掀不起甚麼風波……老伯你無依無靠,莫非不想教講授堂誨人後輩,也好有個安身養老之處?如不嫌棄,不嫌路程遠,我倒想請你去我的柳中,教幾個孩子識字。”
“罵贓官,讀盜文。賣假貨,花假銀。實為一丘之貉,真乃二草同根。同是無償而取,俱為以假損真。都說日朗無雷,幸虧天有雨陰。多虧你無權柄,不然貪得更甚。”
老者笑道,“小兄弟你真是實心人,做詩文做對子講究個平仄對仗,隨便用詞,哪會說甚麼有甚麼,不成了神仙?我可就先對上含著三間大瓦房和一名美人的對子了!”
又說,“小兄弟女兒都有了,卻不知烏雞心的典故!是把竊文之賊,與洞房裡用烏雞血裝點明淨的女子劃了等號。官府雖不像對待小盜那般懲辦這些文賊,但他們的行動都不如一個小賊。”
老者道,“唐詩的絕句實在就是兩聯對子,而所謂的七律、五律,內裡的啟、承、轉、合四聯,冇有起碼兩聯是不成律的。”
此時灶裡的土豆已燒得焦糊,被老者用棍子撥出來,拍去草灰,讓高大喂與蕾蕾吃了。小女娃是在半路上吃多了羊肉,隨後又不活動,在高大的懷裡睡了半晌,因此傷了食,酸氣積於腹中非常的不舒暢。此時吃了老者燒的焦熟的土豆,不大會就歡實起來。
墨客聞言,趕快低頭去看桌上的一張詩簽。詩隻四句,不一刻就在內心幾次讀了兩三遍,他額上的汗珠頓時冒了出來。
高大不解,老者笑著說,“凡人取名都須避諱,而這個老二原叫王乾民。隻是乾字犯了廢太子李承乾的諱,民字就更用不得了,諱了太宗陛下的名號。因此改叫王前明。反倒是含義更比本來的名字更好――王前明,王駕前邊一片聖明!冇想到王前明這名子助了他升得緩慢。”他俄然問,“小兄弟你是個脾氣中人,不知高姓?”
高大雖不知他詩句裡的全數含義,但這兩句裡包含的意義他卻能聽懂,恰是與本身相合,不由低低地叫了聲“好。”
“我們剛說王老爺的這首詠柳詩一決計下本年腐敗詩會的魁冠,卻有窮酸跳出來認領,許是看上了那五十兩的誇獎了!”
高大冇想到這麼一會孩子就傷了食,急得不知如何中是好,老者說,“你出門在外,又有甚麼燒食……如不嫌棄,就隨我來。”說罷丟下合座的文客舉步出門。
高大止了他,側耳聽聽院外人還在,兩人牽了牲口,來至後院。這裡本無後門,高大抽了烏龍寶刀,在土坯院牆上輕鬆掏個豁口,回到屋中吹了燈給人睡下的模樣,再由豁口中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