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蘇殷應考[第1頁/共3頁]
但也能由此一事中、看出都濡縣官民敦睦。
崔夫人此語先把麗容吃了一驚,不由自主地問道,“母親,這是父親大人與你流露的了?”崔氏認識到是本身酒後多言,不便解釋,隻是對麗容道,“莫與老爺提及。”
李引道,“夫人,一個月當然不大夠了,實在頭一個月重在補苗,將禾苗由低窪簇生之地移補到高處去,澆水保墒、同時抓緊興建水利,那麼我完工的時候便不止一個月了,而小人敢保――擔水的人會越來越少。”
李引道,黔州多山,抗旱須水,那麼也隻要引水上山一途。如果端賴人力挑擔打水,勞民而結果又差。
李引道,“總之還要怪刺史大人的手筆太大,荒地開得過量了!要引水上山,需求每一層級都有水車提水,但放水下山就不需水車了!我隻要因著陣勢、選好了關頭的、可聯絡周邊的山頭,想來雖不成一蹴而就,但占一山便保了幾十、上百頃的山地。總比望天用飯要強些。”
說罷一飲而儘,李引不好推讓,滿杯欲飲。
崔氏道,“有老爺在,這個我不擔憂。錢我也不擔憂,台州和餘杭捐助的錢都在我兩位兒媳手中把著,李大人儘管極力施為。”
丫環見李引大人雙手捧杯,就像前次吃茶那樣,眉頭不皺地一口將酒吞了下去。
這四句詩,彷彿道出了西州女長史黔州此行的景象,而麗容卻緊緊地聽到了她頭一句中的“愁”字所含之意。
李引一樂,神情放鬆很多,果然吃了一箸菜後,說道,“崔夫人,小人乍聽此信,冇甚麼籌辦,黔州是哪六縣,小人都說不全麵呢。”
先一人再道,“我們一想,西州不恰是在陽關之西,而天山牧場哪少得了鞍鐙?再者總牧監、多數督高大人凱歌連連,馬踏飛花,這首詩豈不恰好作予西州。”
李引道,“多承各位美意!但有刺史夫人和西州多數督兩位夫人在此,豈有鄙人喝酒之理。莫以下官發起,我們共敬三位夫人。”
五言四句統共二十個字,而上邊所說風、花、歌、曲、關、隘、鞍、鐙等字便占了一半,被她一個很多都用上,並且詩意彆有洞天。
崔夫人問,“莫非李大人還想用都濡之法麼?”
崔夫人拿眼去看他,看他麵色如常,還是談笑風生,這才放心。
李引再道,“夫人不知,小人此時最擔憂的是德淺不能服眾。但天時火急,各縣官員們如有一個懶惰,這個月混疇昔,黔州的收成也就隻好等來年了!”
那些人愣了一愣,隨即齊聲讚好,崔夫人也大為驚奇,來得好快!
此時崔夫人已飲過了好幾杯,為了給李引打氣,她再對他道,“一個六縣都水使……並非端莊的官品序列,我早聽到動靜說――黔州抗旱如果有了大效果,黔州長史的位子對李大人來講也冇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