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心繫百姓[第1頁/共3頁]
“丞相大人,這有點過了吧?”
當房玄齡說到送禮的時候,李象臉上的神采就有點古怪了,你和宮裡的阿誰老狐狸一樣,向來隻要往本身口袋裡劃了東西,甚麼時候能夠給我送禮了?即便是給我送禮的話,那我也得搞清楚代價才行。
“丞相大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白酒的代價已經被我拉昇了很多了,但白酒並不是每小我所必須的,有些人底子就不喝酒,但是食鹽就不一樣了,每小我都是要吃鹽的,如果我把代價拉的太高的話,終究為此買單的還是老百姓,對我大唐百姓倒黴。”
讓食鹽變成一種淺顯的商品,變成一種代價便宜的商品,這纔是李象的終究目標,當然李象現在不能夠說出來,如果如果本身現在說出來的話,估計房玄齡就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鹽稅對於朝廷來講相稱首要,再冇有其他的稅款代替的環境下,毫不能夠有任何的擺盪……
李世民是一個明君,他對鹽鐵把持的利潤都有設法,更何況那些昏君了,一旦如果一個昏君麵對財務危急的時候,他會把統統的統統強加到百姓的身上,鹽鐵的代價就是最輕易脫手的。
房玄齡說這些話也是發自內心的,如果如果李象尋求利潤的話,在五年十年齡後,天下百姓采辦鹽的代價必定會更高,按照李象所曉得的汗青,在冇有停止鹽鐵專賣的時候,食鹽的代價就是十文錢一斤,但是厥後竟然漲到了一百一十文錢一斤,是這個時候的十幾倍,但老百姓也冇有體例,他們隻能是挑選采辦高價官鹽。
“這一點我們也想過,與本朝初年比擬,各種稅率並冇有上升,老百姓的餬口也比阿誰時候敷裕了很多,鹽的代價上升一點的話,如果如果能夠增加朝廷的支出,社會也是能接管得了的。”
遵循李象本來的計算,每年隻需求發賣五十萬斤便能夠,冇想到一下子給擴大了一倍,並且還不需求花一分錢,對於朝廷伸出來的橄欖枝,李象有點誠惶誠恐的。
之前的時候房玄齡對李象的印象,僅僅是一個比較聰明的皇室後輩,但是明天的確是竄改了,在贏利的同時還能夠把天下百姓放在內心,如果如果讓李象登上大位的話,對於天下的百姓來講也是一件喪事。
關於這個題目,皇上和房玄齡猜想了半天,總感覺李象在做買賣上是個吸血鬼,如何能夠才訂價五百文一斤呢?如果如果彆人這麼訂價的話,那還說得疇昔,李象是一個賣豪侈品的人,如何能夠會放棄這麼好的贏利機遇呢?
“再說食鹽漲價不是功德嗎?殿下的食鹽才五百文一斤,我感覺這個代價還是有點便宜,要曉得你所製作出來的食鹽向來冇有呈現過,即便是和你白酒的代價一樣,我估計也有人買。”
天下共有三百五十八個州,朝廷此次的手筆可不小,每個州會給李象十個鹽引,每個鹽引能夠發賣三百斤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