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獎勵到手[第1頁/共3頁]
說不定還會有這些處所的歸化漢人揭竿而起,成為中原的統治者呢!
李恪按捺住心中的衝動,冷靜唸到。
現在就連戰事也隻剩下西北還在用兵,平常剿滅草原,動用的兵力也未幾。
吐穀渾這纔多久,底層就有那麼多民氣向大唐,忠於李恪了,換成高句麗這些處所,他們又能撐多久?
李恪心中奮發,又是這麼多嘉獎,土豆、紅薯這兩種高產作物但是撐起了後代所謂的‘康乾亂世’。
固然李恪也很想一天就安定大唐邊陲各國,但他更是深知三年耕耘,才氣有一年的儲備,這還是在冇有天災的時候。
李恪稍作歇息,就又回到書房,批閱起了奏摺。
“……”
隻要大唐內部不先出亂子,李恪感覺這些處所就很難再逃出大唐的掌控了。
襲人有些幽怨的說道。
隻要把大唐的文明軌製切實在實的落實到草原上,就現在這群突厥人、奚人的文明形狀,如何和大唐比?
李恪信賴隻要本身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必定是能把草原上的民族異化的,就連滿清都能做到這一點,冇事理大唐反而做不到了。
“恭喜宿主獲得‘當代高強度合金鋼鐵’冶煉配方。”
總的來講就是,遊牧民族南下輸了喪失不大,贏了血賺;而農耕民族北上,贏了都冇甚麼好處,能獲得的戰利品太少。
宰相這些都冇有停止變動,他的這些行動也是讓大臣們鬆了口氣,他們最怕的就是李恪剛一在朝,就大肆汲引親信。
至於將來幾年的邊患,李恪已經決定,由兵將們帶上必然的糧草,因糧於敵,儘量減少對朝廷的耗損。
自從李恪逼著李世民‘涵養身材’,到了現在朝中的動亂垂垂平複了下去。
李恪難堪的笑了笑,說道。
“支付嘉獎。”
這也是房玄齡死力促進的,這兩年大唐持續征發了將近六十萬人次的兵馬,對糧草的耗損極大,乃至形成了國力虧空。
有了水泥,他不消擔憂修路過分破鈔民力,將來大唐打到哪,路就會修到哪!
接下來的目標,就是高句麗了!
羊毛能夠用來紡織,能夠說是夏季必備的保暖衣物,更何況草原上另有那麼多礦產,固然遊牧民族不能善加操縱,但是不代表中原的農耕民族不能操縱。
而明朝的這幾個文武大臣就更短長了,李恪現在急需能夠彈壓大唐朝中反對聲音的力量。
“恭喜宿主獲得明軍十萬。”
汗青上大唐固然有安祿山兵變,但是另有更多的胡人將領忠貞不二,比如高仙芝、黑齒常之等等等等。
掉隊文明向先進文明融會,這也是文明演變的一種大趨勢,不是一兩小我就能反對的了的。
這也是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辨彆,遊牧民族如果想兵戈,就極其便利,帶兵南下,普通總能越打越富,一起打下來,補給不是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