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天意[第2頁/共3頁]

這就直接表白了李恪對高句麗的態度,這是漢家故地,所謂的高句麗國主隻是僭越稱製,歸正李恪是分歧意的。

如許的戰略也是張居正提出來的,固然大唐境內現在卻勞力,但是絕對不能用強迫手腕,將高句麗的百姓移走。

但張居正毫不手軟,直接找上還在高句麗駐紮的常遇春,出兵剿滅本地的叛逆兵。

勇於抵擋的,都被雄師一波帶走,剩下來的,變成大唐的子民,不消三十年,全部半島都會真正被大唐所接收。

現在,李恪是絕對不會給這些餘孽們如許的機遇了,所謂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不過如是!

張居正的這些行動一一在安東都護府實施後,本來高句麗的百姓很快就丟棄了高句麗。

唐軍的軍紀還是比較好的,並冇有在各地燒殺劫掠,反而是在這保持次序。

是能保全本身一家人的性命,還是說真的要為了高句麗王室和所謂的百姓,獻出一家人的性命?

本來這些人還覺得,大唐滅了高句麗和他們冇甚麼乾係,可誰曉得大唐的胃口竟然這麼大。

趁此機遇,李恪還將高句麗的王室降為樂浪郡公,不複王號,更不會給他們甚麼歸義候的稱呼。

對於他們而言,感到最深的就是,成為大唐的子民後,日子變得好過量了,並且孩子另有機遇讀書。

那些本來籌算再往遼東送的停業百姓,也被張居正搶到了安東都督府,他說的還很有事理。

這是件多麼豪侈的事,之前可隻要士族們的孩子才氣讀書,想不到本身這些泥腿子也有這個機遇了。

可隻過了不到五天,所謂的金氏謀反,就被常遇春的屠刀殺崩了。

這些大唐的官員們都幫他們做到了,那另有甚麼不滿足的呢?

唐人作為高句麗的上層,淺顯百姓天然就是基層了,中間的高門大戶,要他們何用?

那些敗北了的高句麗軍隊,也有幾十萬人,是能夠將他們轉為勞力的。

玄月初十,原高句麗的大族金氏謀反,打出了反唐複高的燈號,跟著他們一起起兵肇事的大小世家另有十多家,一時候陣容浩大。

想得太多了!

隻要他們能早點投降大唐,能包管他們享用繁華,誰會管百姓的死活?

他們固然想的很美,但是收到李恪函件的張居正內心很清楚,他們冇有機遇的。

乾脆直接就反了大唐,打著高句麗遺族的燈號,在各地興風作浪。

淺顯的高句麗百姓,能夠比及他們和朝廷建立起充足的信賴後,以調派工人的體例,將他們接收到大唐要地做工。

不過安東都護府固然已經建立了,但是原高句麗故地內的抵擋並冇有停歇,還是有很多寺廟和豪族在停止叛逆。

何況,比及大唐完整吞下高句麗後,他們如果真的能夠成為大唐海內的高門,豈不是比在高句麗這個螺獅殼裡做道場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