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大李杜[第1頁/共3頁]
杜甫對後代文學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後代的很多墨客如白居易、李商隱、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遊、文天祥等,都從分歧方麵遭到他的影響。他的詩歌不但是文學藝術的珍寶,更是研討唐朝汗青和社會的首要質料。
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朝最巨大的浪漫主義墨客,被先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大李杜”。以下是對他的詳細先容:
沉鬱頓挫的氣勢:“沉鬱頓挫”是杜甫詩歌的首要氣勢。“沉鬱”首要指豪情深沉苦楚,意境開闊強大;“頓挫”指說話剛健,調子鏗鏘和章法多變。他的詩不管是寫生民痛苦,還是寫本身的窮愁得誌,豪情都深沉闊大,包含著深厚的感情力量。
暮年餬口:乾元二年(759 年)李白重獲自在,作《早發白帝城》。上元二年(761 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餬口寬裕,不得已投奔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寶應元年(762 年),李白客死在當塗縣。
長安為官:天寶元年(742 年),李白獲得進京供奉翰林的機遇,遭到唐玄宗的寵幸。但唐玄宗隻把他當作禦用文人,讓他寫詩文文娛,李白對此感到苦悶,又因脾氣狂放不羈獲咎上層,終究分開了長安。
題材遍及:其詩歌題材涵蓋了山川故鄉、邊塞戰役、喝酒作樂、懷纔不遇等諸多方麵。他既能夠寫出“天生我材必有效,令媛散儘還複來”如許充滿自傲的詩句,也能表達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高興顏”的傲岸風骨。
遊曆四方:青年期間的李白就開端遊曆大江南北。開元十二年(724 年),二十四歲的他分開故裡,路過成都、峨眉山等地,後又到過渝州、揚州、汝州、安陸等地,並在安陸與唐朝舊相許圉師的孫女結婚。而後,他仍不竭出遊,交友了孟浩然、李邕、汪倫等老友。
“力士脫靴”以下是詳細情節:
這件事讓李白給那些受高力士欺負的人出了口氣,也成為了傳播千古的嘉話。不過,這一故事首要來源於一些彆史傳說和文學作品的描畫,其實在性尚冇法考據。
暮年流落:分開成都後,杜甫沿長江流落,餬口困苦,體弱多病。大曆五年(770年),杜甫在由潭州前去嶽州的途中病逝,享年59歲。
幼年周遊: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杜甫開端外出遊曆,遊晉至郇瑕(今山西臨綺西南),後又周遊吳越等地。開元二十三年(735年),他從吳越返回洛陽插手進士測驗,但未被登科。以後他持續遊曆齊趙等地,並在遊曆中交友了很多老友。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是中國唐朝巨大的實際主義墨客。以下是關於他的詳細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