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一首詩就出名[第3頁/共3頁]
前期經曆:開元十七年,王灣曾作詩贈當時宰相蕭嵩和裴光庭,而後逐步淡出宦海。至於他詳細的歸天時候,約在751年,享年58歲,但相乾記錄並不是非常切當。
代表詩作:他現存的詩有10首,此中最馳名的是《次北固山下》。這首詩是他在遊曆江南時所作,最早見於唐人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後被殷璠選入《河嶽英魂集》時題為《江南意》,字句與現在傳播的版本稍有分歧。詩中“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幾句,對仗工緻,意境壯美,不但揭示了江南山川的絢麗風景,還包含著深切的哲理和主動向上的精力。特彆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遭到當時宰相張說的讚美,被親身題寫於政事堂,讓文人學士作為學習的典範。明朝胡應麟以為這兩句詩是辨彆盛唐與初唐、中唐詩邊界的標記。
2. 文學成績:
王灣(約693年 - 約751年),唐朝墨客,洛陽人。以下是關於他的詳細先容:
代表詩作:崔顥最為人稱道的是《黃鶴樓》,該詩意境深遠,被宋朝嚴羽譽為唐人七言律詩第一,後代更是推為七律壓卷之作,另有《行經華陰》《入若耶溪》《題潼關樓》等也是其優良作品。
3. 汗青影響:王灣的詩歌在當時就遭到了很高的評價,對後代的詩歌創作也產生了必然的影響。他的《次北固山下》以其奇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切的內涵,成為了唐詩中的典範之作,被後代遍及歌頌和學習。其詩歌中揭示出的盛唐氣象和主動向上的精力,也為厥後盛唐詩歌的繁華奠定了必然的根本。
代表詩作:現存詩歌 128 首,代表作有《感遇三十八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和《登幽州台歌》等。《感遇三十八首》非一時一地之作,內容廣漠豐富,思惟衝突龐大,以刺君王、懷黎庶、憂禍亂為主題,反應了他的人生經曆、抱負情懷等。《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借古諷今,表達了對亂世的神馳和懷纔不遇的感慨。《登幽州台歌》更是千古名篇,以無窮的時候和空間為背景,塑造了孤傲而又傲岸的墨客形象,具有闊大的意境和深沉的進取精力。
暮年求仕:崔顥年青時拜見大名士李邕,因獻詩第一句“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被以為內容浮豔,觸怒了李邕,吃了閉門羹。厥後經源少良薦舉,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