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唐宋八大家下(三蘇)[第2頁/共5頁]
散文方麵:
代表作品:如《遊西湖》描畫西湖美景,清爽天然;《秋稼》則表現了他對農夫餬口的存眷。
2. 文學成績:
同時,文中還表現了主客之間的對話,他們議論宇宙的無窮和人生的長久,客人表達出了一種悲觀情感,而蘇軾則以“逝者如此,而何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等觀點來欣喜客人,表現出蘇軾豁達超脫的表情。
3. 文學影響:
暮年景名:蘇軾出世於文學世家,自幼遭到傑出的家庭教誨。嘉佑二年(1057年),他與蘇轍同科進士落第,文章名動京師。而後,他前後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任職,在處所上很有政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唐宋八大師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以下是對他的詳細先容:
《赤壁賦(前)》
這是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後的作品。詩帖內容是兩首寒食節所寫的五言詩。詩句表現出蘇軾當時難過孤傲的表情,如“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描畫出他在黃州的清冷餬口,感慨光陰流逝的無法。
氣勢特性:其詩氣勢渾厚無華,感情竭誠。在題材上,既有對天然風景的描畫,也有對社會實際的反應,對人生的感慨。
3. 政管理念與進獻
氣勢特性:蘇洵善於散文,特彆長於政論,文筆流利雄渾。他的散文論點光鮮,論占有力,說話鋒利,具有雄辯的壓服力。他擺脫了科舉招考的功利心,主張寫“胸中之言”,文章天然成文。
詩歌:蘇軾的詩歌題材遍及,包含社會政治詩、山川風景詩、和陶詩、題畫詩等。他的詩清爽豪健,善用誇大比方,在藝術表示方麵獨具氣勢,與黃庭堅並稱“蘇黃”。比方《題西林壁》“橫當作嶺側成峰,遠近凹凸各分歧。不識廬山真臉孔,隻緣身在此山中。”富有哲理。
詞:蘇軾對詞體停止了全麵的鼎新,將詞舉高至與詩劃一的職位,初創了豪宕派詞風,對後代影響深遠,與辛棄疾並稱“蘇辛”。他的詞題材豐富,“偶然不成入,無事不成言”,代表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儘,千古風騷人物”等。
4. 對後代的影響: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赤壁賦(後)》
進獻:在處所任職期間,他主動管理水利、減輕稅賦、改良治安等,為本地百姓做了很多實事。在朝廷為官時,他也主動建言獻策,參與國度事件的會商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