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建安七子[第1頁/共5頁]
3. 主政北海:
董卓把控朝政時,因孔融說話分歧其意,被轉任到黃巾軍鬨得最短長的青州北海國任國相。在北海,他調集士民,擴放逐隊,並聯絡四周各州郡,但願共同抵當黃巾軍,但曾多次兵敗。此中一次被黃巾軍圍困,他派太史慈向平原相劉備求救,劉備派兵為其得救。
阮瑀為人比較澹泊,在政治上不太熱中權勢。他的兒子阮籍是魏晉期間馳名的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在文學和思惟範疇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紹派兵攻打東郡太守臧洪,久攻不下。因陳琳與臧洪有姻親乾係且乾係和睦,袁紹就讓陳琳給臧洪寫信,陳述短長,勸他投降,臧洪覆書回擊了陳琳的觀點。
阮瑀(約165 - 212年),字元瑜,陳留尉氏人,是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少年“登龍門”:十歲時隨父親到京師洛陽,單獨拜見“天下表率”、河南尹李膺。他宣稱是李家世交後輩得以進門,在與李膺及來賓扳談中,反應敏捷、對答如流,讓李膺讚美有加,由此立名於洛陽。
應瑒(? - 217年),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頓人,是“建安七子”之一。
在小我經曆方麵,他年青時曾受學於蔡邕。建安初,曹操雅聞其名,召他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與陳琳一起賣力軍國文書的撰寫。曹操很多首要的檄文、手劄等都出自他們之手。
徐乾於公元217年不幸抱病歸天。他的作品傳播下來的固然未幾,但對後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征討烏桓,陳琳隨軍前去,烏桓安定後,創作了《神武賦》。次年曹操任丞相後,陳琳隨之升遷為門下督。隨後他跟從曹操雄師南征劉表,能夠插手了赤壁之戰。赤壁敗北後,曹操退兵至襄陽,與王粲、陳琳等一眾文人在此設酒賦詩,陳琳寫下了《神女賦》。
劉楨(186—217 年),字公乾,東漢末年東平寧陽人,東漢馳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祖父劉梁為漢朝宗室後嗣,官至尚書令,是東漢前期思惟家、文學家。以下是對劉楨的詳細先容:
孔融能寫詩,善作文,在文學上的成績主如果散文。他的文章詞句整飭、辭采高雅、引喻精美、氣勢充分,頗受魏文帝曹丕喜好,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將孔融列為“建安七子”之首。其散文代表作有《薦禰衡表》《難曹公禁酒書》《與曹公論盛孝章書》等。
仕曹經曆:劉楨被曹操征辟,任丞相掾屬,跟隨曹操南征北討,參謀軍機。建安十六年(211 年)後,出任平原侯曹植庶子,不久即改任五官中郎將文學,陪侍曹丕。
3. 汗青評價:劉楨以其奇特的文學氣勢和才調,在當時的文學界占有首要職位,對後代文學產生了必然的影響。他的作品不但在當時被人獎飾,並且風景常新,能表率身後。他與其他建安七子一起,共同構成了建安文學的繁華局麵,為後代文學的生長奠定了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