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答題:從始皇開始 - 第154章 司馬光與《資治通鑒》

第154章 司馬光與《資治通鑒》[第2頁/共3頁]

暮年及歸天:宋哲宗趙煦即位後,司馬光任陳州知州,後改任門下侍郎等職,並參與了一些朝政鼎新。元佑元年玄月一日(1086年10月11日),司馬光歸天,長年六十八歲,追贈太師、溫國公,諡號“文正”。

總的來講,司馬光是中國汗青上一名非常首要的人物,他的《資治通鑒》對後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政治作為和小我品格也值得人們學習和鑒戒。

《資治通鑒》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奉敕主編的中國當代第一部多卷本編年體通史。以下是關於它的詳細先容:

史學代價:《資治通鑒》以其體係龐大、貫穿古今、史料豐富和光鮮的鑒戒史觀,被譽為中國當代獨堪與西漢司馬遷《史記》相媲美的史學巨著,司馬光與司馬遷並稱史壇“雙司馬”,兩書並稱“史學雙璧”。它為後代的史學研討供應了豐富的史料和奇特的史論,促進了中國史學的進一步生長。

3. 作者及助修職員:

廉潔營私:司馬光平生節約廉潔,不喜華靡。宋仁宗臨終前曾留下遺詔,要犒賞大臣們一批金銀,司馬光不為所動,領銜上書,陳述國度貧困,不肯受賞,幾次上書未獲批準後,將犒賞本身的一份交給諫院,充作公費。

6. 汗青影響:

3. 小我品格:

2. 書名由來:宋神宗以為該書能夠讓統治者“鑒於舊事,有資於治道”,以是特賜名《資治通鑒》。後代也簡稱其為《通鑒》。

文明傳承:它作為中國當代文明的首要構成部分,對後代的文明傳承和生長起到了主動的鞭策感化,並且其故事和思惟也對文學、藝術等範疇產生了必然的影響。

4. 撰寫背景:

編撰《資治通鑒》:治平三年(1066年),司馬光開端編撰史乘。宋神宗即位後,將此書定名為《資治通鑒》,任命司馬光為翰林學士。元豐七年(1084年),《資治通鑒》共294卷全數完成,用時19年。這部書是中國當代第一部多卷本編年體通史,具有極高的汗青代價和文學代價。

1. 平生經曆:暮年聰明:司馬光出世於1019年11月17日,陝州夏縣人,父親司馬池官至天章閣待製。他自幼就揭示出過人的聰明,7歲時聽人講《左氏春秋》,就能瞭解此中要義,而背工不釋卷。“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更是傳播千古,揭示了他兒時的機靈英勇。

成書時候: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 年)始編,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 年)成書,用時 1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