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道德經1 - 第六十八章不爭之德,用人之力

第六十八章不爭之德,用人之力[第1頁/共2頁]

[5]極:標準,原則。

學業人有誌於謙德,則必尊而光,況賢人無我之至乎?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也。即不爭之德。

善勝敵者不與[3];

--範應元

--王弼

不武者,靜極不動也。善為道之士,至清而不動。善戰者,聽天機之天然,不假造作,無繫於心,無關於情,無動於念,聽天機之自轉,無毫髮之染,故不怒善勝敵者。強則多敗,柔則克之。

王安石的半子蔡卞早就對陳瓘不滿,想藉此讒諂陳瓘,進而不準史學。他找出陳瓘的不對借題闡揚說:"此次的主考官是陳瓘,他定會全數拔取史學學士,而免除精通經學的學士,因為他們抵抗王安石所倡立的學說,還會粉碎朝廷現有體製。"蔡卞盤算主張後,就隻等陳瓘拔取學士。

善戰者不怒,後而不先,應而不唱,故不在怒。

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用人之力,

譯文

註釋

--純陽真人

長於勝敵者不與仇敵正麵爭鬥。

過後,陳瓘說:"當初我是決計謙讓,因為我深知讓步能夠製止正麵牴觸,不然史學早就被廢除。"正因為陳瓘有"不爭之德",以是免除了一場膠葛。不逞一時之快,不逞一時之勇,這恰是陳瓘的聰明。

--河上公

2.真正能戰役的,不是盛氣淩人、英勇激進、肝火沖天的人,相反,是荏弱的,平和的,不與人正麵牴觸的,也不必本身著力的人。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最高超的戰術就是心機戰術,就是以德為術。心中守道,靜觀機會,故能待機而動;心中有道,故能得道多助,不必本身著力,從而戰無不堪。

--憨山德清

這就是不爭之德,

4.一小我的才氣有限,以是聰明人長於借力,拿來,為我所用。所謂集思廣益,眾誌成城,集眾之力,鑄成不倒長城。

1.本章進一步申明不爭有為的事理。不爭則無往而不堪,有為則無所不為,本身不著力,天然有人代為著力。這是合適天道的,也是高深的聰明。

善以道勝敵者,四周以仁,未遠以德,不與敵爭,而敵自服也。善用人自幫手者,常為人執謙下也。

古之善為士者,不尚武勇。遠人不平,則修文德以來之。苟德所不能化,不得已而用兵禦之,則安閒和豫,何怒之有?怒則無謀矣。

以德服人。不戰而屈人之兵。德與天合,自生民以來無以加也。

[4]配天:合適天道,合適天然之道。

善為士[1]者不武[2];

這就是合適天道,是當代德的原則。

善以道戰者,禁邪於胸心,絕禍於未萌,無所誅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