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道德經1 - 上篇《道經》三十七章

上篇《道經》三十七章[第1頁/共3頁]

[2]道:動詞,說出。

老子警告孔子,他所學的所謂六經不過是陳腐的知識,遠遠不是道。道需求法天效地,與天然六合合一,察看六合萬物,察看事物生長的規律,才氣獲得道;獲得道,才氣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穿,從而學乃至用,教養天下。孔子終究熟諳到此,以是老子說他得道了。

解讀心得

老聘,就是老子。老子的大聰明,孔子早有耳聞,心神馳之。孔子當時固然也是名聞天下的大思惟家和大教誨家,但他以為本身的思惟和學問遠不及老子,因而始終想著有朝一日能向老子肄業問道。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成道,不成名也。

--王夫之

典範故事

無[4],名六合之始;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過了一會兒,待老子練完功,孔子出來,說:"我剛纔瞥見先生形體直立不動,如同枯木,又彷彿超然物外而遺世獨立的模樣。"老子說:"我心迴歸到生命的最後狀況,遊於萬物的初原了。"孔子說:"如何講?"

能用言語說出來的"道",都不是永久的、終究的"道";能描述出來的"名",都不是永久的、終究的"名"。

譯文

以是要常從"無"中貫穿"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貫穿萬物產生的端倪。

--範應元

[5]有:六合萬物構成併產生名物之狀況。

一天,孔子去見老子,老子剛洗完頭,正披著發待乾。老子凝神鵠立,形直身僵,像個木偶人。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6];

這不是普通的深遠奧妙,而是深遠又深遠,奧妙又奧妙,這就是宇宙六合萬物之統統奇妙的總門。

孔子問道於老子而得道

道[1]可道[2],非常道[3];

[3]道:名詞,萬物遵守的規律,即老子所說的"道"。

孔子見老子在靜思練功,就識相地退到門外等待。

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8]。

常有,欲以觀其徼[7]。

老氏憫夫世人逐末忘本,浸失真源,不得已而應機垂訓,又恐人溺於言辭,弗能內觀,故複示人以深意,必使反求諸己,欲其得意之,而入眾妙之門以複其初,又能體是而行,以輔萬物之天然,而同歸於一也。宜深味之。

"無"和"有"本原不異稱呼相異,但都表現了"道"的深遠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