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其他小說 - 德意誌崛起之路 - 第485章 外貿版裝甲車

第485章 外貿版裝甲車[第1頁/共3頁]

俄國人對峙利用本身的機槍,而巴伐利亞明顯不籌算把本身的可改換槍管的新式機槍供應給俄國人。以是這款戰車利用的機槍仍然是比較陳腐的馬克沁機槍。仍然設備有較大的水桶,不過德國人在細節上還是做了一些改進。

以是,汗青上除了那些加在陸炮輪子被騙輕型火炮的貨以外,大部分的1磅炮都采取了近似後代高炮那種炮架,乃至還在炮管斜上方加了一個根支柱,支柱上麵還用鐵環拴住了這門37炮龐大的冷卻水桶。

俄國人想了想,因而提出了一個新的定見,他們決定為采取兩種兵器配置,本來的運輸車地盤利用重量較輕的機槍。而專門設想的戰車地盤則利用重量較大的火炮。而對於俄國人的錙珠必較,巴伐利亞表示冇題目!

為了進步機槍的火力的持續性。德國人還未其設想了一個全新的冷卻水體係,這個體係比步兵利用的機槍還要龐大。從冷水箱中抽出的冷卻水進入冷卻水後,順著環形管道從機槍的槍管處帶走熱量。【ㄨ】然後再靠近槍口處冷卻,水蒸汽變成水然後順著彆的一根導管重新流入到冷卻水箱中。如許的設定不消專門給機槍冷卻水桶加水,便能夠持續不竭的射擊。

而在槍體上德國人也停止改進,因為不消考慮機槍的人力挪動,以是很多處所能夠增減輕量以進步機能,德國人起首在機槍的水桶前部加裝了一個裝甲套,用於製止機槍水箱被槍彈打中後導致見效。在機槍手正麵。一樣加裝了一個龐大的可拆卸護盾,用於庇護機槍手。

最早的7.62*54槍彈是圓頭、平底、鉛芯、白銅被甲,但是這一次俄國人拿出了新式的尖頭彈,而在這些尖頭彈種另有一種是用鋼芯的槍彈,固然出口動能差未幾,彈頭重量也差未幾,但是穿甲能力明顯有了必然的晉升。(這個汗青上是1908年後才呈現的鋼芯尖頭彈。)而對於這類大能力化的槍彈,對於裝甲車防備的水準天然要有所進步。

其次,火炮對於冷卻水的要務實在是太多了一些,幾近是機槍要求的三倍以上!並且這發射的畢竟是炮彈,冷卻水用量必定龐大,車輛搭載量本來就有限,俄國人和巴伐利亞工程師一向糾結因而炮彈和冷卻水量的題目。(千萬不要覺得一挺機槍帶5kg水就夠了,那是要出事的,實戰中就有一挺機槍,一個連的人用水壺送水的環境......。)

1磅速射炮(pin-pin炮的彆的一種說法)可不像機槍那麼好服侍,這類兵器在各國軍隊中實在是加上輪子作為一種輕型步兵炮利用的。炮身重量186公斤,炮身長度187厘米。中間再配上一個25發的彈藥箱。利用的炮彈重量為1磅,彈藥規格為37。這類火炮能夠等閒的在一分鐘以內把300發炮彈投射到4500碼的間隔上!這意味著甚麼?除了表白實際上能夠一分鐘內把400磅的彈藥扔到對方頭頂上以外,同時還意味著一分鐘的持續設想能夠打掉代價90英鎊的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