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權利鬥爭】[第1頁/共4頁]
這又是一次武裝遊行,但秦國不再是謹小慎微的“附庸”了,而是要為另一個大國“置君”。旗甲赳赳,何其堂皇!
秦穆公曉得,夷吾這個小舅子敢認賬,是因為有齊國在一旁盯著。秦國如果出兵去討賬,恐怕要與齊國的力量對撞。現在,秦國還冇對撞的本錢。
認賬普通是有難度的,可這小我,是個玩權謀的妙手,最長於使連環套,他不怕。
秦雖新銳,前路仍長。
這下子,裡克火起,又殺了卓子,連帶冥頑不靈的荀息、禍國殃民的驪姬,都一勺燴給宰了。
老秦人的霸氣,已隱然騰起。昔日被山東諸侯鄙夷的“蠻夷之邦”,現在已能夠介入大海內政了,這因為有了神雞的保佑吧?
日前裡克派人來驅逐,他就推委說:“重耳不孝,流亡四方,更有何德何能窺測大位?還望顧命大臣另立賢明。”
此時躲在梁國的夷吾,也冇閒著,他也獲得了海內大亂的諜報。不過,他的思路,與重耳哥哥截然相反,他以為:到手的機遇豈能錯過?
強鄰晉國產生政壇動亂,秦國君臣早就坐不住了。現在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對於晉國高層的這個權力真空,秦國應當如何作為,回報才氣最大?
秦國不動。好,公然在預感當中,晉惠公又開端第二步——撤除裡克。
這是秦國乾預晉國國政的第一次嘗試。晉國的內鬨,徒授人以柄,秦國打這今後,就以武力威懾或者乾脆出兵,三次乾預晉國立新君的事,史稱“三置晉君”。
再轉頭去說那重耳,莫非是資質不可,反應癡鈍?不是。重耳極有城府,固然曉得論資排輩的話,國君也該輪到他了,但海內托孤派餘黨尚在,裡克等重臣又能對君主操生殺之權,本身另有幾個兄弟在,返國的變數——太大了!
公子縶曉得遊說不成,也明白了重耳的城府之深,欣然了一會兒,便打馬去了梁國。
聰明人百裡奚提出了建議:“重耳奔於狄,夷吾居於梁,都距此不遠,君上可派人前去記念,藉機考查兩公子的操行動人,從中擇一,豈不是好?”
秦穆公說出這番話來,滿朝文武都很歡暢:這不是天示大秦吉兆麼?當下,穆公就在霸城宮停止了告急集會。議題是:上天受命秦國來挽救晉國,看誰當晉國的君主最好?
——是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的步隊。
秦國現在已經是中原第四大國了,連中原大國晉國的國君人選,都有秦國置喙的份兒了,這一態勢,真乃今非昔比!
公子縶迷惑,從速奉求重耳府上的看門保安,出來傳句話兒:“公子如成心當國君,秦國願以車馬為公子前驅。”
秦穆公思慮得茶飯不香、冇法入眠。急火攻心,竟然臥病在床,連續五天不醒。剛一睜眼,就說:“我夢見了上帝,上帝命我停歇晉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