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總司令】[第1頁/共4頁]
重耳的隨臣中有一個叫壺叔的,平時主管行李之事。他在清算行裝時,仍將常日用的殘筐爛碗、敝席破帳,一件件都搬上了船。還把宴席上冇吃完的肉乾,也當作寶兒,列舉在船內。
按說晉文公今後該無憂了吧,卻也不是。海內局勢並不穩。從他老父親起,已經換了三朝了,各種政治群體好處交叉,不是一下就能擺平的。
護送雄師來到黃河港口,秦穆公設席餞行,叮嚀重耳:“公子返國,勿忘寡人佳耦。”
秦國太子罃,素與重耳和睦,在雍城送彆之日依依不捨,一向送孃舅重耳至渭水北岸,賦詩以贈:
狐偃不敢怠慢,去稟報晉文公。但晉文公聽了稟報後,不能放心,說:“今寡人返國,他有何臉孔來見?你讓他快跑吧,晚了我可就要宰他了!”
重耳從晉國出逃那年,年事就不小了,已經43歲;最後到秦國時,已經61歲;至複國為君,年62歲矣!折騰大半生,總算是苦儘甜來。
晉文公呢,就臨時住在王城,等待海內動靜。
勃鞮走到半路,傳聞大營產生了政變,重耳掌軍權了,便倉猝跑返來稟報。晉懷公驚了一身汗,倉猝調集郤步揚、韓簡、欒枝、士會等一班大臣商討。但是這一班大臣,全都是重耳的粉絲,常日裡見晉懷公專寵呂省與郤芮,內心早就有氣,因而都道:“他二人位高權重尚且叛變,召我等來,何濟於事?”
這是典範的“有功才氣坐穩”論,當部屬的,有如許的思路也不為怪。
哪知晉文公此時已經與狐偃分開了晉界,進入秦國。他們派人送了一封密書給秦穆公,約秦穆公在王城相會。
因而狐偃從懷中取出秦穆公所贈白璧一雙,獻給重耳說:“公子本日一渡河,便是晉界。臣若再跟班無益,願留秦國,為公子外援。這白璧一雙,算是我情意。”
晉文公內心也難受,點頭應允。等一代老臣的葬禮辦完後,晉文公想留用丕豹,丕豹卻不乾,“噹啷”甩出一句話來:“臣已委身於秦庭,不敢事二君也。”說完,隨公子縶回到河西,去處秦穆公覆命了。
重耳在秦,彬彬有禮,與秦國大臣百裡奚過從甚密,又有穆夫人這一層乾係,以是秦國的大臣們對他多有好感。
他們派人找到了埋冇的勃鞮,奉告他焚宮之事,勃鞮公然情願插手。三人就歃血為盟,商定仲春整天各方彙合,半夜發難。
群臣曉得秦穆公又要發揮抱負了,去掃彆人瓦上霜,在朝議上冇有不同意的。此事遂成定論。
這三月朔日,就是三月第一天。呂、郤二人曉得後,都歡暢得不得了。
此次是秦穆公親身帶領百裡奚與大將公子縶、公孫枝、丕豹等,送重耳從雍城解纜,急驅黃河邊。
狐偃大驚:“你如何來了,不要命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