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皇帝的回報[第1頁/共4頁]
構成水兵氣力的三個身分彆離是:實際、職員與戰艦。
至於腓特烈三世體貼的破鈔,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卡爾?”馮承乾有點頭大,在德國叫“卡爾”的人多了去了。
馮承乾猛的一驚,這纔想起,卡爾恰是德意誌銀行與符騰堡銀行主動鞭策修建巴格達鐵路的台前代表。
“他是大清駐法公使,兼任駐德參讚。我見過他一麵,談得還算投機。隻是此人生性傲岸,且玩世不恭。”腓特烈三世笑著搖了點頭,說道,“在他眼裡,大清仍然強大,老是我行我素,顯得極有本性。”
在馮承乾熟知的汗青中,要到十多年後,遭到重用的提爾皮茨水兵元帥纔會提出“風險艦隊”實際。
“為甚麼?”
“伯爵,要趕走他嗎?”
“這麼說,陛下需求的隻是一支‘風險艦隊’?”
固然馬漢現在還是美國水兵學院院長,要比及兩年後,“海權論三部曲”的第一部,即《海權對汗青的影響1660-1783》纔會問世,前麵的兩部,即《海權對法國反動和法帝國的影響:1793-1812》與《海權與1812年戰役的聯絡》要到一九零五年前後纔會完成,但是與海權有關的著作已有很多,並且馬漢已經對海權產生了較為體係的熟諳。更首要的是,馮承乾深知“海權論”對汗青產生的影響。哪怕馮承乾不體味“海權論三部曲”,也有才氣影響與竄改汗青。
關頭,還是物質根本,即戰艦。
“看來,能得你幫手,確切是帝國的幸運。”
“如果陛下需求的是如許一支艦隊,並不難辦到。”
“如果英國與我們開戰,我們就能通過海上決鬥迫使英國退出戰役,起碼使英國喪失乾預歐陸戰役的才氣。”
“是嗎?”
與英國皇家水兵那些龐大的戰艦比擬,“勃蘭登堡”號、以及隨行的“伊倫娜”號顯得極其纖細。
“當然,這隻是開端,此後會逐年遞增。”
腓特烈三世點了點頭,說道:“前幾日收到動靜,大清提出從我們這裡采購軍器,我已經奉告宰相,讓他慎重考慮。”
所幸的是,腓特烈三世不是一個柔嫩寡斷的天子。
“這隻是假定。”
“英國水兵推行兩強政策,即艦隊範圍超越兩個最強大的合作敵手之和,以是帝國水兵的範圍隻需求達到英國水兵的一半、或者略微多一點,就能促使英國點竄根基政策,放棄與我們對抗的動機。”馮承乾笑了笑,說道,“即便英國仍然與我們為敵,我們也有機遇在海戰中挫敗英國艦隊。”
“算是我給你的回報吧。”腓特烈三世笑了笑,說道,“大清參讚陳季同剋日在柏林,你能夠抽暇見見他。”
說得再簡樸一些,即便腓特烈三世儘力支撐水兵扶植,也需求花上十年的時候來穩固與夯實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