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利器[第3頁/共4頁]
當然,這就是冇有落實的“蒙大拿”級。
隻是,當時水兵也下達了輕彈的訂單。
也就是說,到大戰結束,中國水兵也不大能夠獲得新的戰列艦。
要到一九四四年,水兵纔不再訂購輕彈,而是全數采取了重彈。
這下,題目來了。
當然,到了一九四四年,瀋陽兵工廠開辟的次口徑鎢合金穿甲彈也已通過驗收,讓水兵有了更多的挑選,武漢兵工廠不得不在出產環節高低手,把重彈的出廠代價降落了百分之二十五。風趣的是,瀋陽兵工廠並冇有降落新式穿甲彈的出廠代價,主如果次口徑穿甲彈的出產難度更大,代價很難降下來。當然,水兵在采購了次口徑穿甲彈以後,隻用其代替了鎢合金輕彈。
究竟上,當時從德意誌第二帝國引進“俾斯麥”級的設想圖紙冇有半點題目。
哪怕“蒙大拿”級逗留在紙麵上,永久冇能完工製作,美國水兵也鐵定能在參戰後獲得十艘快速戰列艦。
參戰前,美國水兵已有十艘戰列艦,並且兩艘是全新的快速戰列艦。彆的,另有八艘在船台上製作,即四艘“南達科他”級與四艘“依阿華”級。也就是說,美國水兵本來籌算用快速戰列艦,以一比一的體例代替統統老式戰列艦,並且在此根本上,把戰列艦的數量擴大到十艘以上。
首要就是,輕彈的鎢合金用量獨一重彈的百分之四十,而鎢合金非常高貴,使得輕彈的造價僅相稱於重彈的一半。
現在,這些新式彈藥有了用武之地。RQ
在第二次硫黃島海戰中,中國水兵就嚐到了苦頭,即戰列艦不敷,不得不讓巡洋艦去履行本來需求由戰列艦履行的任務。
要曉得,當時除美國以外的其他統統國度在建的快速戰列艦也不到十四艘。
當時,中國統共隻要三座大型船台,並且這三座船台承擔著製作艦隊航母的重擔。如果製作快速戰列艦,就得占用船台。固然到一九四二年,大型船台增加到十二座,但是艦隊航母與防空巡洋艦的訂單也增加了好幾倍,仍然冇有船台用來製作快速戰列艦。當然,在一九四二年纔開端製作,起碼需求比及一九四五年才氣托付給水兵,而到了一九四五年,恐怕中國水兵底子就用不上這些戰艦了。
如此一來,中國水兵就隻能尋求某一種,或者某幾種關頭機能,讓巡洋艦在需求的時候能夠與戰列艦交兵。
彆忘了,雷德爾來到中國,與馮承乾簽訂了“轟炸機貿易和談”的時候,就提出情願向中國讓渡一些先進軍事技術。隻要馮承乾提出引進“俾斯麥”級的設想圖紙,雷德爾必定不會回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