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老謀深算[第3頁/共4頁]
這些媒體則製作了專題,開端諦視本年頒獎季的特彆環境,本來能夠一騎絕塵的“狂暴之路”卻不測深陷苦戰,但反過來講,“狂暴之路”本身的邪魅屬性本來就必定了與學院格格不入,更不要說站在背後的蘭斯了,他乃至比當年的奧森-威爾斯還要令人討厭,他和學院高層的乾係絕對說不上和諧。這統統才形成了現在的局麵。
“‘狂暴之路’白手而歸,持續了讚譽如潮卻難以得獎的怪圈,到底是誰在抗議?”
“持續四年缺席!這是施特雷洛的抗議;持續四年白手!這是金球獎的反擊。”
“‘無間行者’僅僅收成最好導演一座獎盃,奧斯卡遠景堪憂。”
……
“伯班克加班,施特雷洛分歧平常的一天。”
對於女人們來講,她們對於“狂暴之路”的白手而歸無疑是最驚詫的,本來因為這部作品將會吸引大量女權主義的支撐,在頒獎季博得更好的位置,但現在看來,這部作品卻淪為了保守權勢的捐軀品,不要說最好影片了,就連其他部分也全麵淪亡,彷彿收集的呼聲和媒體的喧鬨僅僅隻是假象罷了。那麼,她們的票數又到底走向了那裡呢?桃樂絲-萊特的觀點彷彿已經獲得了證明。
無庸置疑,蘭斯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出了設想。在蘭斯和金球獎的這場“戰役”當中,蘭斯對金球獎毫無所求,但努力於打造全民狂歡派對的金球獎卻喪失慘痛。
如許的環境之前呈現過嗎?答案是必定的,2002年,“魔戒2”呼聲微弱,但在頒獎季當中始終被“鋼琴家”死死壓抑,最後在奧斯卡上又輸給了“芝加哥”;2001年,“魔戒1”好評如潮,“斑斕心靈”和“紅磨坊”則全程碾壓;1998年“挽救大兵瑞恩”和“莎翁情史”的冤案就不必贅述了……
“一片混戰,金球獎閉幕,頒獎季過半,還是冇有任何一部作品揭示絕對強勢。”
“吉賽爾-邦辰:我正在學習享用一小我呈現在紅地毯上的時候。”
……
包含“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報”、“洛杉磯時報”、“好萊塢報導者”、“綜藝”等權威雜誌在內的支流媒體,一向以為,這是二十一世紀以來局勢最為混亂的一年。放眼望去,彷彿佳作一大片,但彷彿每部作品都有致命缺點;學院公關,彷彿一派和樂融融,但彷彿好處糾葛遠遠超出了設想,冇法瞻望,完整冇法瞻望。
金球獎閉幕的第二天,各大報刊媒體都紛繁以頭版頭條停止了報導,但內容卻千奇百怪,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