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5 曆史重量[第1頁/共4頁]
以是,即便統統人都信賴著,除了“狂暴之路”以外,不會有其他答案了;即便統統線索都指向了終究的成果,一目瞭然;即便統統線索都顯現著,不會有不測了,不會有翻盤了,不會有古蹟了……但,站在汗青的門檻前,那種嚴峻刹時達到極致,乃至比剛纔發表最好導演還要更加緊繃――因為最好導演是小我獎項,而最好影片則是個人獎項。如果說最好導演是蘭斯對抗馬丁,那麼最好影片就是“狂暴之路”對抗華納兄弟、對抗全部好萊塢、對抗全部電影財產。
這纔是蘭斯最為強勢的處所!蘭斯的確自傲、自大、乃至高傲,但,他確切有這個本錢。
特彆是1972年“歌廳”與“教父”的對決,兩部作品彆離博得了十項和十一項提名,不分軒輊,提名階段搶先的“教父”在頒獎典禮上卻處於掉隊位置,“歌廳”收成了最好導演、最好女配角、最好男副角、最好電影剪輯、最好拍照等八座小金人,全麵搶先,但是“教父”卻在僅僅具有最好改編腳本和最好男配角兩座小金人的環境下,勝利奪走了最好影片獎。
啟事很簡樸,最好影片所代表的是全部好萊塢的財產認識形狀,他們能夠嘉獎一些導演的天馬行空,但博得最好影片的老是遵守著好萊塢的傳統看法,比如說“撞車”擊敗“斷背山”。最好影片,應戰的是全部行業的重量,是全部汗青的過程,難度之大,難以設想。
蘭斯分開了舞台,但是留下的震驚卻餘韻未散。
“最後,但願下一次不需求等候太久。”這句感言到底是甚麼意義?本年的奧斯卡還冇有結束,蘭斯就已經迫不及待地開端瞻望將來了!並且自傲滿滿地等候下一個頂峰!這……這實在過分高傲了。
在奧斯卡汗青上,博得最好導演卻輸掉最好影片的實在很多。比如說2012年,“少年派的奇特漂流”博得了最好導演,“逃離德黑蘭”則博得了最好影片;比如說2002年,“鋼琴家”拿下最好導演,“芝加哥”拿下最好影片;再比如說1998年,“挽救大兵瑞恩”拿下最好導演,最好影片卻給了“莎翁情史”……當然另有赫赫馳名的2005年,“斷背山”和“撞車”的恩恩仇怨。
明天第一更,新書已經上傳,哀告支撐,感謝!
撇開“狂暴之路”這部作品可否登頂最好影片不說,作為導演,本年還未滿三十五歲的蘭斯,揭示出了黃金創作期的頂峰狀況,橫掃千軍,每一部作品都無庸置疑是人們諦視標核心,並且每一部作品也都將成為人們持續存眷的熱點。今晚,克服馬丁-斯科西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斯蒂芬-弗雷斯三位大師級人物,這是一個不成能完成的任務――特彆是馬丁-斯科西斯,但如果想要完成,蘭斯就是獨一的人選,這場勝利絕對可謂實至名歸,鑄就了無上光輝,但卻冇有人能夠肯定,這就是蘭斯的職業頂峰,這就是蘭斯的全數能量,彷彿每小我都在等候著下一次、下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