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是怎樣成為民族英雄的(轉3)[第1頁/共16頁]
為查明與諸申同居之人事下書曰:“奉汗諭:與諸申同居之漢人,一口有糧五鬥者,則計入有糧人之數內,一口有糧四鬥三鬥者,如有牛驢,亦計入有糧人之數內,若無有牛、驢則取其戶為奴。”
第六十一冊天命九年正月至六月
就衝這些,“二年複遼”的打算就底子不成能獲得批準,更何況,一旦後金被滅,老朱家就不會再持續加征遼餉,這可就不但僅是天津、登萊新設之兵的那點糧餉了,那是觸及到名為每年六七百萬兩,實際上兩千多萬兩的遼餉!毛賊,你做大死!!!
以是,我們會發明,毛文龍和袁可立的乾係,也恰是在這段期間惡化的,兩人從密切無間的合作,變成了相互彈劾,最後袁可立調走,換上一個婦科學術權威武之望(不準笑!武之望真的是醫學學術權威,專精婦科),跟毛文龍的乾係更加糟糕。
滿文老檔的記錄是:“右屯衛存米數量:老米四十二萬一千一百三十石五鬥二升,小米一萬五千零二十石七鬥一升。黑豆五萬四千三百二十石一鬥一升,高粱一萬三千二百一十石五鬥三升,共五十萬三千六百八十一石七鬥七升。”
遺書往蓋州以西、威寧營以東之諸大臣曰:“奉汗諭:著五牛錄之額真,爾等不得與五牛錄之人分離,共同考覈五牛錄之漢人。凡一口有諸申鬥六七鬥者,令該戶出發,遣之,賜與田宅。一口有五鬥者及所去之人有牲口者,經合計若能夠維生,則計入有糧人之數內,以遣其戶。計之不敷者,則計入無糧人數內。無糧之人皆收捕之,並將其男丁數、人丁數,造冊奏汗,以聽汗令,漢人之糧食皆稱量之,並將石數造冊,由所去之大臣掌之。令諸申看管糧食,倘失一石,即以該大臣罪之。勿剝人棉袍勿以糧飼馬。於蓋州種棉及看管果木之漢人,令留三千二百名男丁,令析木城、金塔寺、胡水站,威寧營等城四周十、十五裡內之有糧人入城留之。”
汗降書諭漢人曰:“百姓勞苦,非我之罪也,皆明萬曆帝之罪也。萬曆帝乾預無涉之邊外異國,遂遭天譴,萬曆帝身亡。僅其身故,天恐國人不曉所譴,遂又使萬曆帝之子泰昌帝,未及一月亦亡。明帝遭天怒斥,父子以亡,王臣被殺,地盤被陷。因萬曆帝作歹之故,漢民受勞苦也。天以我為是,以明帝之遼東處所授予焉。既至天授之地,即令遼東四周漢人廬舍均與諸申合居,糧則同食,田則分耕。我諸申處所之廬舍田糧,亦皆給遷徙之漢人。於此國移民苦之年,未與諸申合居之人,爾等何故乘間賣糧?著有糧之富人,將所售之糧獻汗,並少量付價,若不送來,被人首告,則儘冇其糧且誅殺其身。”
現在,後金占據區比年饑荒的啟事根基搞清楚了——兩分天災,八分天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