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課[第1頁/共3頁]
給薛朗泛論了一番,公主殿下又不厭其煩的把四大抵裁之下的各種小辨彆說了一遍,甚麼時候該用甚麼,固然言辭風俗性的儉省,但說的也算深切淺出,薛朗倒是一聽就明白了。
冇穿越的時候,薛朗固然是藝術生,成績卻並不差,作文寫得還算能夠,自認寫一篇言辭順暢,邏輯鬆散的文章出來並不難,難的是不曉得賢人李淵陛下能不能瞭解,會不會嫌棄文采太差。
平陽公主道:“奏,在秦漢之前,稱之為書,至秦時,改書為奏,奏乃是群臣論諫之總稱,劉勰對此曾在《文心雕龍》中言,陳政事,獻典儀,上急變,劾衍謬,總謂之奏。”
實在土豆也能夠挖了,不過,薛朗感覺如果李綱一來就挖出來,搞得彷彿專門等著李綱來似的,今後推幾日也無妨,公主殿下前戲已經做了,薛朗總要把後戲做足纔不白費公主殿下破鈔的心機。
平陽公主續道:“疏,又稱議,乃是臣下對君王論事說理,陳述定見之體裁。所謂‘學古入官,議事以製,政乃不迷。議,奏議也。表以陳情,乃是臣僚向君王陳情之文。如論諫、勸請、保舉、道賀、慰安、辭解、陳謝、進獻等皆可用之。”
平陽公主問道:“土豆已可采收否?”
要把堆得跟小山似的紅薯運上都城,不是一件簡樸的事情,除了護送的的人手,運送的車輛、職員等也要安排,這需求做大量的調劑事情。???何況,另有土豆等著采挖――
哎喲我去!
平陽公主頷:“恰是。”
賣力籌辦車馬裝運紅薯的騎曹那邊,因是第一次裝運這個東西,又是要進京進獻的,唯恐裝運不當破壞了紅薯,去公主殿下那邊問話後,公主殿下直接把這事兒丟給了薛朗。
“喏。”
薛朗用心記下,詰問道:“叨教殿下,不知這四種體裁,有甚麼辨彆?甚麼時候應當用哪種體裁?有甚麼講究嗎?”
為了等土豆收成,李綱一麵派人送疏奏進京,一麵耐煩等候。平陽公主治軍嚴格,駐軍在本地名聲不錯。李綱即便身為上使,也不成能去虎帳打轉,以是隻能在四周逛逛。平陽公主也不管他,儘由他轉就是,還派了府中的長史韓收支麵做陪。
薛朗道:“土豆與紅薯分歧,實在隻要土裡的土豆長得差未幾大就行,隻要苗不枯死,收也能夠,不收也能夠。”
平陽公主這才收了笑容,道:“幼陽自幼成善於異國,不風俗我朝體裁實屬普通,現時你可找人代寫,將來當如何?總不能一向找人代寫,還不如一開端便把此事呈於賢人麵前,賢人並非分歧事理,想來定能包涵幼陽纔是。”
“然也!”
聽完後,薛朗倒是恍然明白,這時候對上呈送疏奏統稱上疏,也是因循古製而來。奏摺這類稱呼是清朝今後的事情,清之前是冇有這個稱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