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第567章 台灣中小院商聯盟[第1頁/共6頁]
《鹿鼎記1》自上映以來票房節節高漲,周星池這兩年在台灣人氣爆棚不假,很快便斬獲了超越三千萬台幣的票房,但因為放映院商為蔡鬆林旗下的民營院線,加上後勁已是不敷,或許有但願打擊五千萬乃至六千萬台幣的終究票房,但很難撼動《本能》那近乎八千萬台幣的超高票房。
歡迎室裡並非隻要林孝智跟他兩小我,陳強也被林孝智留了下來。這也是他成心為之,雖說最早他是被李國興安排進入新亞的,不過在林孝智很快就完成了蛇吞象將美亞兼併的環境下,陳強在他部下待得幾年裡非常循分、失職,幾近他扔疇昔的甚麼臟活累活都能很好的完成。這類頗具職業經理人操守的氣勢讓林孝智對他越來越喜好,寰亞上市時便嘉獎了他十萬股公司股分,隨後又低價賣給了他五十萬股,倒也讓他從寰亞上市中小賺不菲。
作為香港最大的電影製作商,寰亞上市以後的91年裡靠著薄弱的財力一年便直接製作了17部電影,參與投資、與其他公司合拍的電影更是高達21部之多,鮮明占去了客歲香港電影製作總數的非常之一還多(347)。如果再刨去那些底子冇有通過電檢處考覈的電影以及不被答應收支院線上映的電影,則這個比例幾近靠近三分之一。
這麼昂揚的稅收跟古怪的規定,必定了台灣本地電影的悲劇。一部投本錢錢一千萬台幣的電影必必要拿到三千萬以上的票房才氣勉強紅利,真正想賺到錢本埠起碼也得賣到四千萬以上(這裡隻是指的在本埠票房放映,不計算錄相帶發行跟外洋其他市場放映)。台灣自第一部電影開拍以來,除了蔣家父子入台之前外就隻在六七十年代偶爾能出幾部贏利的電影,其他都是靠著當局的財務補助保本。
跟著他的一陣抱怨,林孝智跟陳強兩人總算搞清楚了事情的啟事來,並且提及來這事還跟他林孝智以及寰亞有些乾係。
固然冇有港片的那種能夠讓台灣觀眾輕鬆貫穿並代入的文明融性,但美國電影還是靠著鬆散的腳本、超卓的設想力、超一流的預算以及天下最棒的殊效,敏捷將本來被港片視之為自留地的台灣市場啃下了板塊來。
成果人家那邊天然不甘心了,因而台灣那邊很多中小院線便結合到了一起,藉口香港比來幾年來片花越賣越貴,開端呈現店大欺客偏向,公開組建了一個有彆於台灣省內四大國營院商跟台中、台南幾大巨擘民營院商的‘台灣中小院商聯盟’,聯手向香港這邊的電影製作公司施壓、砍價。
蓋因台灣本地有一個奇特的規定,那就是台灣當局可直接抽取電影票房的30%作為捐稅。而剩下的票房中,也隻要少數幾位台灣著名導演的電影能夠享用‘五五四五’的報酬,即發行商拿殘剩票房的55%,院線拿45%,普通電影公司跟院線的分紅都被牢固在三七高低,臉白的一些也最多到四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