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嘉慶的存舊用新[第1頁/共4頁]
公然,不久以後,嘉慶加慶桂《高宗實錄》總裁,董誥任副總裁,兼乾隆詩集、嘉慶禦製詩集編修官,二人於政事之上便少了很多參與。軍秘密務則垂垂交由戴衢亨,隻是其他新人選任,一時髦不得完整。
“皇上,是……又想起那日之事了嗎?”一旁的皇後問道。
“好!你並非刑部之人,得了刑案,卻能當真查辦,好學致用。到了處所,能矜持主意,不為奸吏所矇蔽,終究使此積年冤案,得以昭雪,朕當記你一功!來年吏部大考,朕特許加你議敘,也給其他查案之人立個表率!隻是……可惜這周氏一門,就這麼一個兒子,如許一來,可就要斷絕了啊?”嘉慶道。
“皇上,既然如此,不如存舊用新。”皇後勸道:“如果皇上有了中意人選,便汲引他入軍機處,將軍秘密事接踵轉交與他。另一方麵,慶中堂董中堂,也可臨時留下,畢竟要事還需一併商討,但要事以外,皇上自可順水推舟,尋些其他事件交由二位大人督辦,以顯皇上正視老臣之意。可此中關頭還是……妾不知皇上心中有何人選,妾在內庭,本不該與外人來往,眼下六部卿貳,更不知皇上看中了何人?”
這日養心殿裡,嘉慶也特地將之前參與部分京控案件的官員調集了過來,對他們的斷案環境停止一一扣問。
或許,這此中便有可用之人吧……嘉慶劈麵前大家,也更多了幾分期許。
“你等數人,都是這一年來辦理控案之人中,很有效果之輩。朕看了這一年的控案,這件前後最為詳確,山東民婦周王氏,為庶母周劉氏所縊殺,卻隻報周王氏自縊而亡。這山東本地說是屍檢、供詞一一足備,卻仍然認了自縊,可你這一去,竟能為這周王氏完整昭雪,斷出周劉氏方是禍首禍首,托津,你當時是若那邊斷,可也奉告於朕聽聽?”看來,這年控案當中,表示最為凸起的就是倉場侍郎托津了。
“是啊。”嘉慶想到這裡,對當日那很多不敢上前護駕的護軍,還是憤怒不已,道:“這些個廢料,那陳德是甚麼人,一個全然不知技藝的尋死狂徒,竟然能把那麼多護軍嚇破了膽,莫非這些人當差補缺,就隻是為了一口飯吃嗎?朕現在想想,也感覺常日對他們實在過分仁慈,凡是他們出錯,隻要不是全然無可救藥,朕還都想著寬恕他們,現在看來,今後是不能如許濫行仁恕了。”
“托津,你之前可在刑部任職?”嘉慶問道。
“主子謝過皇上加恩!”托津道。
進入嘉慶期間,為強化朝廷威望,嘉慶也想了很多體例,此中之一便是大幅放寬“京控”前提。所謂京控,即答應百姓在對處所官員訊斷不平,又在直省讚揚無門時,能夠直接向都城都察院、步軍統領衙門停止控告的軌製,一旦京控建立,且天子認定需求複查,便會調派中心官員直接到處所參與辦案。此軌製非嘉慶初創,但嘉慶親政後,對京控之事開端高度寬大、重點存眷,一時控案之多倍於乾隆之時。很多官員也因京控中有功,使冤案勝利改判,從而被嘉慶恩賞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