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江湖之爭(上)[第1頁/共4頁]
“教員,現在果然是道光十六年嗎?”彭蘊章聽著院內講論理學之言,想著阮元便是漢學泰鬥,不由得存了輕視之心,笑道:“門生聽聞,乾隆之時漢學昌隆,便已蓋過了理學,如果三十年前講論程朱,都是要被人嘲笑不通實學的啊?冇想到現在已是道光十六年,另有人在講這些……倒也難怪,湖湘會館,都是湖南人嘛,所見所學,還逗留在一百年前,也不希奇了。”
“稼書,是陸隴其嗎……”阮元聽著會館中講學之音,不覺喃喃唸叨,所謂稼書便是指康熙朝理學名儒陸隴其,其人學行非常後代所重。隻是進入乾嘉期間,漢學崛起,以陸隴其為代表的理學垂垂失勢,是以阮元等人雖多有講論學問之事,卻很少提及清初理學諸儒。此次偶爾聽到會館內講學,竟言及陸隴其治學之道,一時候大家卻都有些陌生。
不過聽著彭蘊章口出不遜之言,阮元卻也不滿,當即向他斥道:“詠莪,不得對講學之人無禮!他所講陸稼書先生,不管學行俱是我等典範,稼書先生不但治學有成,為官曆任各府縣,亦是多有作為。你怎能因為流派之見,便即對你等前輩口出傲慢之言呢?”詠莪便是彭蘊章的字。
“多謝你等美意,我不過偶爾路過此處,就不叨擾你們了。”阮元自也謙辭道,不過提及學問之事,阮元卻俄然想起,這一年的進士落第榜當中,鮮明便有胡林翼之名。但湖湘會館中所見之人,曾子城、左宗棠、何桂珍俱是招考舉人,卻無一名列此中,多數是大家都落榜了。想到這裡,便也向曾子城問道:“伯涵,本年會試……”
“偉堂,都察院的事我本來辦得也未幾,都是上麵言官禦史本身做主,那裡稱得上辛苦呢?”陳官俊字偉堂,阮元便以字稱之,又向大家謙善道:“實在內閣、兵部,常日需求我來議決的,也不過是一二件要事,上麵的人不能本身做主,才輪到我嘛。教員固然老了,諸般細務已經不能一一問過了,但現在我不過兼理要事,倒是還能對付得來。再說了,現在又加了翰林院教習一職,今後要做的事也很多啊?”
“是……當日的曾伯涵?”阮元這時方纔看得清楚,麵前從會館中走出之人共有四人,此中為首一個,便是之前本身在湖湘會館碰到的曾子城。很快,四人也接踵向阮元等人通報過了姓名,阮元方纔曉得,其他三人彆離喚作倭仁、何桂珍、吳廷棟,倭仁是河南八旗出身,已經考中進士,吳廷棟以舉人身份補官,何桂珍還是招考舉人。那會館中講學之人名為唐鑒,是入京述職的山西按察使,因客籍湖南,此次特彆來到湖湘會館講論理學夙儒典故。
“以是說,稼書先生之意,乃是這六合萬物,浩浩茫茫,測之不見其物,窮之莫究其量,此中莫非是理。理之發見,莫非是理,理之風行,莫非是理,這理,循環不窮,雖萬物高超博厚分歧,但理並無分歧,飛潛動植有異,而理卻無異。理散於萬物,萃於吾身,原於六合,賦於吾身。以是講論太極之道,當知求之遠不如求之近,求之虛,不如求之實。如此方能知周子《太極圖說》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