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詁經精舍的遺憾[第1頁/共5頁]
這日席中另有兩名文士,一人是阮元所邀,另一人則是與張鑒同來都城。一時候大家烹好了茶,便也提及阮元修書之事來。張鑒熟諳杭州環境,主動對阮元道:“教員,杭州的同窗們,另有鏞堂、積卿各位先生,此次聽聞教員入了國史館,籌辦編修國史儒林、文苑二傳,但是歡暢得不得了了!這才兩個月,就有很多治學之人主動把家中先祖的行狀碑誌寄給了我們,辛楣先生、抱經先生(即盧文弨)族中後輩,各豐年譜,都托門生帶了過來,另有這仁和縣的孫誌祖孫禦史、丁傑丁傳授……好多名流人家呢。現在我們有了這很多文稿,作一篇上佳的儒林傳出來,當是水到渠成啦!”
“是啊,嚴兄所想正合我意啊!”徐鬆聽嚴可均講起本身誌向,也對他讚歎道:“這《永樂大典》修成以後,多少先賢古籍,典章軌製之書,竟是數百年無人問津。若不是竹君先生首倡,重輯大典,隻怕百年以後,很多本日尚可一見的文章就要絕跡了啊?嚴兄能將此中先唐古文儘數公之於世,對天下讀書人而言,是大功一件啊!”
八旗後輩,國之世仆,百不足年,英才輩出,不成勝記。然人丁日繁,間有失於經驗之後輩……唯圖片時逸樂,罔恤一世身家,深可憫也。最可愛者,無如聚賭,蓋殘局之惡棍,其意總在斂錢,受其捉弄,昏倒不覺,誠可哀也。好賭之人,其弊有五……此五弊賢者必不犯,不肖者必不改,特書此數語,誕告八旗,務令家喻戶曉,爾都統、副都統七十餘員,何忍視國度有效之後輩,半為無用之強盜,不為朕加意訓導耶?八旗後輩觀朕此旨,能幡然悔過,日引月長,皆複古習,成佳士,誠國度之大福也……
“對啊,就恒兄你讀書阿誰模樣,皇上這文章,你還能記得住不成?”
不過,說道“不忘舊業,且勖新知”這八個字,阮元卻不測想起了詁經精舍,便也向張鑒問道:“春冶,我走了今後,詁經精舍現在如何樣了?”
“慶兄,你如許想纔對嘛!你是佐領的兒子,今後就老誠懇實補個佐領。至於都統,你們想想,都統的兒子不也想補都統嘛!”
“是啊,你二人本日之所為,後代學人是會記著的。”阮元聽了二人之言,也對他們讚歎道:“這為學一事,我曾經和春冶說過,在於不忘舊業,且勖新知,但是先人圖書散逸猶多,如果先人不能知前人所言之物,又如何做到不忘舊業呢?景文,你畢竟也有功名,如果想入翰林院觀書,我為你想想體例,星伯如果另有想要編錄之書,也儘可奉告於我。這《永樂大典》,固然我們已經嚴加把守,可畢竟隻要這一份啊……編錄古籍,最好的時候就是現在,輯佚之事如果我們不做,後代學人看到的《永樂大典》,隻怕會越來越少,這件事如果交給他們去做,可就更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