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道光經世派[第1頁/共4頁]
“哈哈,老先生目光真好。”掌櫃當然不曉得麵前之人竟是一名封疆大吏,見這日阮元不過布衣打扮,隻當他是個老學究,也向阮元笑道:“這部書傳聞是現在的江蘇佈政使,賀長齡賀大人編撰而成,以是這幾日上了新書,我們才放在如許顯眼的處所嘛。不過我倒是傳聞,能成如許一部書,也不美滿是賀大人一人之力,賀大人幕中有個姓魏的幕僚,纔是真正的主編之人。如何樣,老先生想要一套嗎?給您算便宜些,十兩銀子就夠了。”
“是啊,阮大人,默深兄這一次也算是圓了我等一個夢啊。”龔自珍也在一旁彌補道:“現在都城當中,汲汲於經世之道的後學是越來越多了,我們那宣南詩社也越來越熱烈了。大師都想著,能夠以布衣之身,為國度扶危解困,但是又常常不知如何動手。這一次默深固然是跟著賀藩司修書,卻終是把這部經世之書修成了,今後文人言及政事,也天然有理可據啦!”
萬裡江湖難放棹,一樓風雨獨停琴。
到了十一月初,阮元行船已經到達江寧,想著道光隻是讓本身年內入覲,時候尚屬充沛,阮元也籌辦臨時停靠江寧兩日,登陸前去書肆一觀。這一日阮元便到了江寧最大的一間書坊以內,眼看這裡經史子集,四部齊備,回想雲南地處偏僻,以藏書聞名之人屈指可數,很多冊本更是通省皆無,阮元自也不住慨歎,想著觀書一事,還是江南最為便當。
“夫人……不想大樹行台一彆,現在已經兩年不足了啊……”阮元看著老婆熟諳的筆跡,也不由潸然淚下。
隻是隨興翻閱之時,俄然間阮元麵前竟呈現了一部新書,款式稱呼,竟是本身所未見,想來當是本身督滇兩年,江南文人編撰而成的新作了。阮元看著獵奇,便順手取了一匣下來,隻見這部書內容非常豐富,全書竟有足足八匣之數,更是驚奇,不知江南又是何人編著瞭如此大部頭的钜作。
很快,阮元和伊裡布便在昆明城西選了一處高地,前後興建了五十座糧倉,名為“承平倉”,估計三年以內,在倉裡儲藏穀物十萬石。如許一來,昆明的糧食儲備也更加充沛了。
“既然如此,我倒是有一個彆例。我將它取名為‘一米易二穀’,莘農能夠聽聽,如果可用,我們便在城裡構築糧倉。”聽著伊裡布對糧倉環境的描述,阮元也有了主張,道:“我在廣東的時候,在很多本地府縣觀察過糧倉,那邊很多糧倉存的都不是米,而是冇有舂輾脫粒的穀子。這是因為那邊靠海,濕氣比這裡還要重,以是儲存糧米,反而輕易朽爛,但冇脫粒的穀子分歧,能夠儲藏很長時候。既然城內不易儲存糧食,那恰好能夠用這個彆例。我們能夠先定下……就十萬石吧,將四周征收的十萬石糧米改成征收米穀,也能夠分三到四年,每年入倉兩三萬石就夠了。如許百姓隻交穀子,不消舂米,也不消遴選,官府這邊十萬石穀,大抵能出五萬石米,昆明糧倉有五萬石米備用,即便有個萬一,也能支撐幾個月了,恰是官民兩便之事啊。築倉地點嘛……西門那邊另有空曠之地,就在那邊建糧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