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督撫天下 - 第一百二十四章 驚世之文

第一百二十四章 驚世之文[第1頁/共4頁]

“他如果稍有狠惡之語,朕看著也就不究查了。可你細心看看他此中上言,莫非我大清,在他宏亮吉,一個大清臣子眼中,就是如許肮臟不堪嗎?如果這篇奏疏傳了出去,被外人曉得了,還不知多少人會援引此中筆墨言語,肆意誹謗朝臣,圖謀顛覆這江山社稷呢。如果朕本日不將他宏亮吉置之以法,明日那些心胸叵測之人,就會把這篇奏疏,當作殺人的利器啊?”嘉慶言語之間,固然對宏亮吉仍然不肯寬恕,但阮元在這裡看了小半個時候的奏疏,在安靜的氛圍之下,嘉慶的肝火倒是也消減了很多。

“至於洪翰林之語,是否已及大逆之事,臣覺得不然。皇上,洪翰林言語確切狠惡,可所針對之事,乃是邊將無功、督撫黑錢不能儘除諸事,此中深意,實在是但願皇上另擇良將,徹查黑錢。並冇有說因為眼下文武百官,多有不敷之處,以是這大清江山,就要顛覆了啊?至於洪翰林最後先仿憲皇,再仿仁皇之言,若不是仁皇憲皇體製足稱,皆有聖治,他又為何要如此出言呢?是以臣覺得,洪翰林言語固然有過激之處,卻絕非大逆,更不是犯上之語,望皇上三思。”說罷,阮元也再次拜倒,連續三叩,以示至誠。

但阮元言及國法,嘉慶卻未免有些憤怒,道:“你說朕殺了宏亮吉,便是壞了國法,這又從何提及?他這般言語即便朕定了大逆,莫非百官坊巷之間,還會有貳言嗎?”

“皇上,臣覺得毫不至於如此,天下百姓能記得的,隻要皇上的寬大。昔日蘇訂婚公上言宋仁宗,所言多坊間巷語之事,宋仁宗還是不予究查。莫非趙宋的江山,就如許被坊言巷語顛覆了不成?更何況皇上如果此時真誅殺了洪翰林,那於朝廷國法之上,隻恐也說不疇昔了。”阮元所言蘇訂婚公指的是北宋的蘇轍,他在製科測驗中攻訐宋仁宗,所引之言經後代考據,多有不實,但宋仁宗仍然不予究查,這件事嘉慶自也曉得。

“可皇上,如此一來,天下人會如何想?”阮元道:“吳省蘭罪惡不深,這一點臣也認同。但他交友和珅,卻也是不爭的究竟。可洪翰林客歲掛冠歸鄉,啟事安在,不也是因為翰詹大考之際,言語狠惡,獲咎了和珅嗎?如果皇上真的正法了洪翰林,天下人隻會想,一個親擁戴珅之人,能夠因各種原因免除一死,重新為皇上效力,一個對和珅直言相抗之人,卻隻因為言語狠惡,到最後,一條命都冇了!其間孰輕孰重,皇上可有考慮過?今後天下之人,又要如何信賴皇上親政以後,另有改革除弊之念呢?”

而亮吉更有所慮者,前之所言,皆士大夫之不務名節者耳。幸有矯矯自好者,類皆惑於因果,遁入虛無,以蔬食為家規,以談禪為國政。……及此回入都,而士大夫持齋戒殺又十居六七矣。深恐西晉祖尚玄虛之習複見於今,則所關世道民氣非小也。何故言獎懲仍不嚴明也?自征苗匪、教匪以來,福康安、和琳、孫士毅則矇蔽欺妄於前,宜綿、惠齡、福寧則喪師失律於後,又益以景安、秦承恩之因循畏葸,而川、陝、楚、豫之民,遭劫者不知幾百萬矣。……國法之寬,及諸臣之不畏國法,未有如本日之甚者。……今自乙卯以迄己未,首尾五年,僨事者屢矣。提、鎮、副都統、偏裨之將,有一膺失律之誅者乎?而欲諸臣之不玩寇、不殃民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