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我話講完,誰讚成,誰反對?[第1頁/共6頁]
“大郡主說得有理!前麵那麼的賦稅,白白的糟蹋了!很多乃至被那些無恥官軍帶著投了奴賊,掉過甚來,拿著我們的刀槍,穿戴我們的甲冑,肚子裡是我們的糧米,來打我們!”李沛霖有些憤激,這一年多來,他看了太多各地官軍投降,搖身一變,乃至連旗號都來不及換,隻是在某個顯眼的位置上紮上一個白布條便從本來大明朝廷經製官軍的某某鎮變成了大清朝軍隊的某某鎮了。該鎮總兵還是阿誰總兵,兵丁也還是那些兵丁,所分歧的除了燈號上有了一根白布條以外,就是把頭髮剃了。便凶神惡煞一樣的向南殺了過來。這一點,倒是和某個軍隊非常類似。司令還是阿誰司令,軍長還是阿誰軍長,乃至連頭髮都不要剃。頂多就是在軍旗上加上“反共戰役建國”的六字真言,便能夠搖身一變的成了戰役軍將士。比及多少年以後,他們這些堂堂的“先和軍”將士,便能夠義正辭嚴的以保衛衡陽的功臣身份,站出來在陽光下指責當局和社會對他們這些抗戰期間參軍的老兵的各種不公道報酬!重視,是“抗戰期間參軍的老兵”,簡稱也是“抗戰老兵”。至於說入得誰家的步隊,給誰扛槍為誰兵戈,那些誌願者和相乾機構們就挑選性的失瞭然。
“不然。你隻看到了表象,卻冇有看到主公內心所想。”李沛霆對弟弟的觀點非常不屑。“實在,你覺得主公對朝中的文武對我南粵軍的仇視、掣肘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嗎?你覺得主公對他老朱家就冇有一點怨懟嗎?即便是當初冇有,在大少帥陣亡後,這點肝火也是足以燒燬朱家的江山給大少帥陪葬了!隻不過,主公仁厚,不肯意背上一個壞名聲罷了。現在好了,大郡主佳耦把一個很好的來由擺在了主公麵前。我收留了幾十萬順軍兵馬用於擯除韃虜,也是給這些人一條改過之路。你們如果要把這些人拒之門外,他們掉頭投了清軍,你們去對於他們嗎?”
公然,當梁國公李守漢在朝堂上向監國唐王呈奏,說部下施琅在江西體察下情,給人以改過之路,挾大勝之餘威,收編了數十萬大順軍餘部,並且籌辦遵循南粵軍體例賜與官職以後,他用眼神掃視了一下週遭的同僚們,也看了一眼正座上的唐王。
接下來首要的事,便是李守漢要在朝堂大將那些嘴炮文官一一擺平。
李守漢聽了點點頭。幾年對贛南的運營,見到了結果。現在贛南地區的庫存,能夠滿足施琅部下這靠近百萬的脫產職員起碼四個月的耗損。
何況,在兵馬整編過程中,這八鎮二十個旅的軍隊,各級軍官少不得都要顛末李守漢和施琅的查對任命,那些勢頭不穩的軍頭,說不得便要給一筆錢好好的養起來。談不攏代價的,那便不能怪我了。施琅也是積年海盜出身,甚麼黑吃黑的手腕那是半點也不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