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蔡子方的打算[第2頁/共3頁]
“越州援助的糧食明日就會達到城門外,還是遵循盧大人之前假想的那樣設想領受糧食的環節嗎?”
蔡子方已經派人去刺探過,薑瓊音賣力蒔植的地盤隻要一百畝。
有些賣力本來文書的小官員曾經看到過崔鴻信與越州刺史來往的乞助函件。潤州可謂極儘謙虛,但是越州的答覆則是完整不對等。
來看望他的一名初級官員恭維道:“您真是落拓。”
“這倒是不消怕。”
幾個蔡子方的親信對了對眼神,他們內心想的幾近不異。
另一個同業的官員弱弱彌補說:“但是,盧大人不是得了一個美人,說是她能解了軍糧的危急。”
“長史,我看著盧大人那邊也是焦頭爛額呢。”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恰是這個事理。
更何況小麥,淮北國的人哪個吃得慣?除了辦喪事的人家用小麥煮粥以外,哪有人會吃,也不怕忌諱。
明天是他跟教員例行學習讀書的日子,絕對不能早退,在教員麵前失禮。
小兵士們像她的弟弟,齊靖和昭明像她的姐妹,李百長和洪忠像她的兄長,齊伯齊嬸像她的叔叔阿姨。
蔡子方將手從琴上麵拿起來,表示大師彆離落座。
“細說我聽聽。”
那名下級文官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崔鴻信他們在門口驅逐糧食的場景。
全部潤州城的官員體係都在看盧意遠會做些甚麼。
他一陣風似的趕到書房門口,夏荷表示他崔鴻信已經在內裡了。
“盧大人本日繁忙的事情,老朽也有耳聞,您做得很精確。”
薑瓊音向台下看去,兩千多名流兵們的眼睛亮晶晶,像一顆又一顆夜空中的星星。
蔡子方悠悠地說:“天寒尤勝心寒,我不感覺冷。”
“勞煩教員。”
師生二人還是研讀《尚書》,崔鴻信查抄了盧意遠的功課,細細講授了兩篇新的篇目過後,談起了公事。
連軍糧都湊不敷了,下一步會做甚麼?不過是等朝廷的對於受災地區的撥款,高價采辦糧食,拆東牆補西牆。
他的同僚故舊,受過他和他的家屬恩德的人仍然在潤州城中為官。
不知他另有甚麼獲得資訊的渠道,能夠做到人在家中坐,便知天下事。
“閒人不落拓,還能做甚麼?”
“門生拜見教員。”盧意遠恭恭敬敬向崔鴻信施禮問好。
“長史如何打起扇子?莫要著涼了。”
這不是擺在麵前現成的政績嗎!
同袍之情也好,與盧意遠合作也好,穿越到當代以來,隻要在這裡她纔有歸屬感。
“好,既然如此,老朽就賣力再演一出吧。”
隻要一百石的話,彆說用不消車,就他們這些文官手提肩挑,也運進城中去了。
一百畝是甚麼觀點,淺顯的粟米,畝產五百石算是豐年,如果趕上老天爺不賞光,三百石就要燒高香。
“諸位,我信賴臨時的困難必然會被我們降服,我會儘我最大的儘力,讓諸位都能吃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