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餘波仍盪漾[第1頁/共4頁]
一股滑頭的笑意在韋後的眼中一閃而過,道:“此言當真?”
“嗯,就讓他們說,這些人狼子野心,要先殺武三思,再殺你和妾身,最後擁茂兒上位,挾天子以令諸侯。”
第二日,桓彥範被斬首於長安西市,無數百姓為之送行,倒是完整洗脫了納賄之名。
“朱雀街上的那些揭帖,不知多少人看到了,不知多少人在背後裡罵我是天下第一淫婦呢,你說妾身如何能忍?”
李承嘉無言以對,蕭至忠自此名聲大噪。
韋洵是韋後的一個堂弟,本年一十八歲,兩個月之前就病死了。
“如何能不問呢?”李顯愈發焦急,道:“朕在這世上,最心疼的就是你了,你如果有個三長兩短的,朕可如何活啊?”
“那罪惡如何說?總不能公開說他們歪曲你吧?”
“那好。”韋後道:“妾身想讓崔耕、福兒一起上書,將那放逐嶺南的三十三名罪人儘皆正法。”
“蕭至忠。”
李顯的擔當人不過有三個:李重福、李重茂和李重俊。李重俊隻喜好舞刀弄槍,望之不似人君;李重茂年紀太小,可不就剩下李重福了嗎?
三今後,大明宮,甘露殿。
韋後抽泣道:“冇,冇人欺負妾身,妾身隻是……隻是有些想不開罷了。皇上您還是莫問了。”
“臣妾冇法活了啊!”韋後持續痛哭出聲。
那寺人點頭道:“奴婢也不知皇後孃娘為何他殺,不過,幸虧發明得早,她現在正被施救呢,應當冇有性命之憂。”
崔耕道:“固然,這三十三名嫌犯中,以桓彥範等人的聲望最高,您以為他們是此案的主謀,也並無不當之處。但是,陛下是不是忘了丹書鐵券了呢?”
至於李重福呢?李顯本年都五十了,這個年齡在這個年代足以稱得上“老夫”,說不定他哪天得一場沉痾,就龍馭賓天了。
李顯豁然覺悟,那丹書鐵券上寫的明白,除謀逆外,持券之人可恕十死。現在,桓彥範等人隻認了行刺武三思之罪,可跟謀反沾不上邊兒。
“不對吧。”李顯皺眉道:“福兒還好說,但是,崔耕?當初他是主張免了那些人的極刑的,現在又如何能夠主張殺了他們,這不是前後衝突嗎?再說了,三十三名清流同時歪曲……百姓們能信嗎?不當,大大的不當啊!”
對於蕭至忠,韋後當然有所體味,其報酬禦史大夫,在清流中很馳名譽。
桓彥範道:“啟稟陛下,微臣可冇甚麼丹書鐵券。您若感受氣兒不順的話,固然治微臣的極刑。”
……
……
“如許啊……”李顯為莫非:“朕總不能為了這事兒,殺儘天下吧?再說了,我也辦不到不是?”
這話倒是不假,崔耕在金殿上力挽狂瀾,保張柬之等人不死,完整洗白了本身,現在已經模糊有清流派之首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