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前進村[第1頁/共3頁]
“可不是麼,就因為那條破路,我們勝利村的義士墓都很少有人來祭掃,我傳聞現在很多抗聯遺址都修建成了紅色旅遊區,如果我們村也能趕上……我爺爺還不得樂出鼻涕泡?”
至於陳四平,父母也在外埠打工,一年到頭也可貴寄錢返來,以是這日子一向過得緊巴巴的。
劉曉兵滿口承諾,然後看了看陳四平,說:“但是……你如果進城事情了,那義士墓咋辦?”
陳四平說的倒也是究竟,他爺爺陳長江守墓,固然美滿是誌願的,村裡一個月倒也給他發三百多塊錢的補助金,老爺子儉仆了一輩子,本身又種了點地,加上補助金,充足他過日子的了。
“大爺,我是伊春市民政局的,想調查一下關於抗聯的事,跟您探聽一下,疇昔這裡有冇有抗聯打鬼子的事,或者,有冇有抗聯兵士捐軀在這裡?”
劉曉兵苦笑:“那條路都修好幾次了,但咱村窮,經費少,每次修完以後,一到雨季就被山洪給衝開,我二叔也冇轍啊。”
並且上甘嶺區這個名字的由來,還是1953年的時候,伊春森工辦理局於湯旺河兩岸建立森工分局,為記念抗美援朝戰役中上甘嶺戰役和紅山戰役的勝利,定名為上甘嶺叢林產業分局和紅山叢林產業分局。
老頭衝他們倆一揮手,就低下頭,持續乾活了。
他早都已經籌算好了,等著幫劉曉兵完成了此次任務,找到義士牛朝亮的下落,他便能夠名正言順的分開家,去省會哈爾濱找個事做,每天清閒安閒,不比在家強百倍?
聽到這個動靜,劉曉兵不由麵前一亮,忙問:“那這些人內裡,有冇有一個叫牛朝亮的?”
“這個倒是好說,包在我身上了。”
那大爺昂首瞥了他一眼,手裡的活並冇停,隻是從鼻子眼裡“嗯”了一聲,也冇多說甚麼。
陳四平非常感慨,勝利義士墓如果真建成了紅色旅遊區,那他們村可就發財了,村裡的長幼爺們腰板也能挺直了。
陳四平撇了撇嘴,倒是並不覺得然。
一起上還算順利,前半段都是坦途,隻是前麵剛好趕上修路,幾千米的路段,崎嶇難行,差點把劉曉兵中午吃的飯都顛出來。
“朝陽嶺?哪另有嶺了,都變成溝了,幾十年前就叫進步村,早都不叫朝陽嶺啦。”
劉曉兵摸了摸鼻子,也有點難堪:“你說也對,不過現在說這個還早,等找到牛朝亮義士,再研討你的事也不遲。歸正,你爺爺現在身子骨結實得很,說不定能活到一百歲,那你也不消操心了。”
劉曉兵趁熱打鐵,提出了題目。
實際上,他肯跟劉曉兵出來,大半是想要從家裡逃出來,不再受爺爺陳長江的嘮叨。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閒談著,前麵的門路一側,很快就呈現了一個蜂場,一大片蜂箱擺在地上,中間還豎了一塊牌子:進步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