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節 奉天子南下[第1頁/共5頁]
“取下許都後呢?”周瑜又問。“但是要留在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
且就在蔡吉暗自策畫接下來該如何對付麵前這位劉使君的遺孀之時,郭嘉不失時機地從後排走上前,朝蔡吉拱手稟報導,“主上,荊州急報,曹丞相兵敗華容,現正受困當陽。”
未幾時緊隨厥後的騎手也氣喘籲籲地趕了過來。就見為首的一名老者當即翻身上馬走到孫策與周瑜的麵前,向他二人深深作了一揖,“皖城喬玄多謝二位將軍拯救之恩。”
比方,官道的兩側看著鑼鼓喧天、彩旗飄蕩。但是夾道相迎的人群中卻少了“王謝後輩”的身影。須知孫權在龍口待的時候雖不算長,可仰仗著不俗的辭吐他在講武堂內還是結識了很多青、徐兩州的大族宗黨後輩。在孫權的印象中那些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郎君們從不會放過任何一次靠近齊侯的機遇。不管蔡吉是出巡還是歸城,他們必會呈現在歡迎的人群中或故作矜持,或搔首弄姿,或狂放不羈,總之就是想儘統統體例吸引齊侯重視。可現在那些孫權熟諳或不熟諳麵孔十足冇了蹤跡。
孫策要想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天然也不能免俗。隻是荊州、揚州的位置畢竟過分偏南,一但將天子遷離中原漢庭的影響力必定會大打扣頭,乃至引發中原人士的惡感。不過這對本就打算“二分天下”的周瑜而言並不是題目。而現在最令他深感欣喜的是孫策此番思慮美滿是從大局解纜,並未受浮名影響。這便意味孫伯符彷彿已從一介武將生長為了一名真正的諸侯。
劉琮的姿勢雖低,但是其母蔡夫人卻不是一盞省油之燈。跟著劉琮行完禮蔡夫人並冇有就此退下,而是進一步向蔡吉躬身相迎道,“侯君舟車勞累一起辛苦也,府內已下美酒好菜,還請侯君入府安息。”
孫策揚手一指北岸。意氣昂揚道,“自是渡河北上,直搗許都!”
眼瞅著蔡夫人當眾擺出一副侯府管事人的姿勢來驅逐蔡吉入府,站在侯府前的鈴蘭、令狐九等人神采紛繁為之一變。就見鈴蘭緊咬著下唇低頭慚愧不語,脾氣夙來桀驁的令狐九倒是乾脆在蔡夫人身後翻起了白眼。本來蔡夫人到東萊後不久便以仰仗著蔡吉族姐的身份對全部齊侯府高低橫挑鼻子豎挑眼,不是指責府內下人不懂禮數,便是抱怨府內陳列、用度襯不上蔡吉齊侯兼大將軍的身份。而鈴蘭等人還恰好冇體例辯駁一句。因為鈴蘭雖深得蔡吉的信賴,卻畢竟隻是一個從縣令家出來的婢女,從未見地過真正的朱門大院,更無庸說是弄明白上層貴族那繁複的禮節了。實在若非蔡吉的後宅乾係簡樸到令人髮指,其本人暗裡裡又不擺“開府儀同三司”的譜,以鈴蘭的打理體例偌大個齊侯府怕是早就翻了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