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誓師反清[第2頁/共3頁]
麵對清軍的威脅,在鄭鴻達的穿針引線下,鄭勝利、鄭鴻逵、鄭彩、鄭聯等人構成了鄭家聯盟軍。
鄭家個人的旁係鄭彩鄭聯兩兄弟掌控著廈門的軍政大權,擁兵七萬,當中海軍有四萬餘人,大劃子艦四百多艘。
鄭勝利假裝推讓不過地說道:“承蒙各位錯愛,嚴明隻能勉為其難的擔此重擔。本番乃明朝之臣子,縞素應然;實複興之將佐,披肝無地。翼諸英傑共伸大義。”
檄文寫道:“勝利謹以隆武遺聖旨記天下:韃子欺天罔地,滅國弑君;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過充積!今奉天子遺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中原,剿戮群凶。望興義軍,共泄公憤;匡扶明室,挽救拂曉。檄文到日,可速推行!”
來到荒涼的金門,鄭勝利為了安設百姓,但是忙地團團轉。
參會的文武官員齊拱手喊道,“將軍大義,棄家而顧天下,願捐軀以求匡扶大明。我等鄙人,願跟隨將軍,供其差遣。”
為了獲得大義,鄭勝利假借隆武帝的遺詔,自命為大將軍。同時令人擬檄文,派兵士馳報本地各地不滿韃子統治的原大明文武官員。
鄭勝利領著世人嚮明太祖朱元璋牌位施禮畢,然後掛孝遙祭了在定州就義的隆武天子和曾皇後。
林習山立馬喝到:“你乃隆武帝賜封的忠孝伯,又是遺詔所任命的大將軍。你不當這個盟主,誰有這個資格當這個盟主。”
一個是海登東園人,姓甘,名輝,字子謙,父母早喪,家貧如洗。自小習槍棒,為人重義任俠,好打抱不平,是以遭族長毒害,流浪於漳州、石碼、海澄等地,不敢久居鄉裡。聽聞鄭勝利起兵反清,故來投奔。
鄭芝龍的老部將林察在福州即將失守時率兵庇護隆武帝的弟弟續封唐王朱聿鍵乘船逃往廣州,在廣州建立紹武政權。
鄭芝龍的三弟鄭鴻達考慮再三帶著上萬兵馬決定臨時憑藉鄭勝利,四弟鄭芝莞帶著幾千兵士投奔了鄭彩。
鄭勝利令人宰牛殺馬,設立祭奠。
何況鄭勝利打的燈號是已被清軍俘殺的隆武帝,而鄭彩、鄭聯、楊耿等人在隆武身後,轉而改奉魯監國。
起首稱霸東南本地的鄭氏個人分裂了,當中氣力派的施福、黃廷、施郎等在征南將軍多羅貝勒博洛的招降下,率十名總兵、十一萬三千士卒歸附了清朝。
忠臣伯張進、忠靖伯陳輝幾小我頓時照應道:“恰是,恰是,你不做,誰敢做。大將軍不必推讓!”
就如許,鄭勝利打著隆武天子的燈號,扯起了“反清複明”的大旗,用“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在金門誓師反清。此次大會讓鄭勝利的名聲開端在閩粵、江浙地區傳播。同時也引來了兩個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