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烽火燎煙處 - 191

191[第1頁/共3頁]

1954年,梁羽生在香港《新晚報》頒發《龍虎鬥京華》(連載),時年30歲;1955年,金庸在同一報刊上頒發《書劍恩仇錄》(連載),時年31歲,今後開新派武俠小說之先河,“金梁並稱,一時瑜亮“。梁羽生共創作35部武俠小說,寫完《武當一劍》於1984年封刀;金庸共寫了14部武俠小說(不含短篇《越女劍》),寫完《鹿鼎記》後於1972年封筆。金庸古龍梁羽生,是江湖公認的新派武俠三大師。梁羽生開民風之先,金庸將其發揚光大,但古龍橫空出世以後,梁羽生被排在了第三位,而金庸古龍成了雙峰並峙。金梁之間的瑜亮之爭,江湖上由來已久,並無定論。我之鄙見,二者比肩達到了登峰造極,高處不堪寒之臻境,分歧之處在於:梁羽生中國古文學成就深厚,創作氣勢師古,如白話式描述,章回體,詩詞曲信手拈來;金庸學貫中西博學多才,創作氣勢泥今,佛儒道三教九流無所不在,乃至有些歐化,浪漫主義風格可見大仲馬風采,包含萬象。梁羽生作品正統寂靜,吵嘴清楚,仆人公根正苗紅,政治態度果斷,文武雙全多為名流風騷如張丹楓;金庸作品亦莊亦諧,蕭灑不羈,不拘一格,仆人公多為草根布衣,乃至文盲如郭靖,《鹿鼎記》幾近不像武俠小說,韋小寶出身倡寮,流氣實足,娶七個老婆,這些梁羽生是斷不能接管的。共同之處:均以必然的汗青事件作背景,付與一些汗青人物,乃至天子以武功;有古怪盤曲的故事情節;多為爭奪寶藏或武林秘笈;以幫派為構造,夾以武林集會;鼓吹俠之大者,或忠於國度及民族,或以百姓為念......梁羽生與金庸同庚,曾在同一家報社為同事,並在其間報紙副刊前後連載新派武俠小說,豪傑之間天然是惺惺相惜。兩位大師處世脾氣差異:梁羽生厚重內斂,八十年代封刀以後便銷聲於江湖,攜妻隱居悉尼,深居簡出誌趣在於書卷,且筆耕不輟,修身養性神馳“花好,月圓,人壽“。金庸蕭灑曠達,封筆後運營本身所創辦的《明報》,多次赴京麵唔高層,晉身香港根基法編寫小組,泛舟西湖身兼浙大人文學院院長,81高齡又遠渡重洋肄業於劍橋,攻讀汗青碩士博士學位,出鏡率頗高。梁羽生以“隱士“自居,稱金庸為居廟堂之高的“國士“。關於武俠著作,金庸自歎弗如;梁羽生卻坦言“開民風者,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但亦很有微詞,曾化名撰文挖苦金庸《射鵰豪傑傳》中有宋女唱元曲之穿幫筆誤。金庸取其14部武俠小平話名各第一字,構成一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飛狐彆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豪傑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此聯是對金庸作品的高度概括,匠心獨具,恰到好處,出此十四部以外,皆為假貨。梁羽生也有一副聞名的自喻春聯:俠骨文心笑看雲霄飄一羽,孤懷統攬曾經滄海慨平生。聯中巧鑲“羽生“二字,涵蓋了大師對俠之精力的高低求索,亦何嘗不是先生愛國憂民的畢生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