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哪些人是地主[第2頁/共2頁]
農夫們一時瞭解不了“階層”、“剝削”的事理,但他們通過教誨也懂了:富人都是好人,貧民都是好人,富就是罪過,窮就是名譽。
地主是仇敵,評階層不能以自報為主,而應以農夫評斷為主,需求的時候,要停止鬥爭。評地主時,先由地主自報,主如果報成分、財產、剝削、勞動環境。地主申報的質料,僅供參考,不作定案,也不代替大眾評斷。說是大眾評斷,實在是事情隊和農會決定的。
上述四個步調,最首要的環節是“評階層”。“評階層”就是劃階層,在分彆階層的挨次上,則是先劃地主,再劃富農,後劃中農、貧農、雇農及其他成分。對個彆較難肯定的戶,放到最後再劃。
“批準階層”,即由村夫民zhèng fu將各村審議通過後的評定成果報至區群眾zhèng fu,由各區群眾zhèng fu履行最後審批權限。
棗溪村農會但願多評地主,地主多了,能夠多分地盤和彆的財產,他們提出了很多地主的名單。但是土改事情隊是要把握法律政策的,不能亂來。
當時對評階層是稀有量規定的,**zhong yāng規定,土改中應打倒的地主須在新束縛區農夫總戶數的百分之三,不包含富農。但是,在棗溪鄉彷彿很難達到百分之三的規定。就拿棗溪村來講,共有三百六十五戶,按百分之三的比例,應當有十一戶評為地主,但是遵循《關於分彆鄉村階層成分的決定》的規定,實在評不出十一戶地主。全鄉最敷裕的棗溪村尚且如此,其他村就更難了,很多山村底子就找不出有出租地盤的農戶。如果全鄉兼顧起來算,連完成百分之一也有困難。
棗溪鄉在“評階層”時碰到了一個困難:夠評地主的戶數很難達到上麵規定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