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萬歲萬萬歲[第1頁/共4頁]
是以,當幾人戰戰兢兢地呈上改了又改的計劃摺子時,便早已做好一改再改的心機籌辦。
半晌後。
勾搭外邦,殘害忠臣良將這等缺德帶冒煙兒的事情,他也摻雜此中了?
在一片大好的情勢下,即位大典順利停止。
這聖旨上,不但言明被奸臣矇蔽,未及時查明北川之戰本相,屈辱先太子顧嘉辰一派忠貞之心,追封先太子為懷賢王。更是怒斥了先鎮遠侯呂軍鐵狼子野心,勾搭外邦,殘害忠臣良將,令十萬東楚將士埋骨邊陲。
直到矗立的身姿消逝在殿門口,仍忍不住泫然泣下。
讓他好好悔過曾犯下的錯處?
滿腔氣憤無處宣泄,自是憋得相稱難受,這時有人忽地想到:這悔王殿下但是與呂家走得極近,那貴妃呂氏更是那呂軍鐵的親閨女。
這個悠長以來最受本身正視的兒子,為何至死都不肯再叫他一聲“父皇”——
“朕在位三十有一載,幸賴祖宗之庇,日夜戰兢,不敢背德,仰瞻天象,俯察民意,不虧於心焉,然終愧與奸佞矇眼之誤,至十萬將士無已瞑目,埋骨邊塞。夫東楚曆代帝王之心,皆關乎天下萬民之危,故賢者為之,而上天佑東楚國運也。朕亦謹遵之。今追其踵而行,禪位於宣王。”
幾民氣下俱是暢然一片,冇想到這新帝是個這般好相與的,想來今後這差事也不會太難辦,看這心機還冇轉完,便聽那溫醇的嗓音道了句“但是”,精準的找出計劃中各種不當之處,就連補葺院牆需泥土磚瓦數量,都被戳破多用了一倍之多。
這般想來,此事與悔王也該有些乾係。
雖說久居盛京的百姓對朝代更迭之事並不陌生,但是今兒這事卻分歧於以往。
正式登基為帝,宣佈從來歲農曆月朔路,改年號為永嘉。
昊元帝有些脫力地倒在軟枕上,抬頭望著明黃色的床帳入迷,腦中不竭充滿著顧嘉辰幼年時的一些趣事。
當時他很喜好這個白白糯糯的宗子,常與文漪兩個帶著嘉辰在禦花圃中玩樂,瞧著孩童盤跚學步,咿呀學語,體味初為父母的高興和幸運。
並非他們有多歡樂宣王榮登大寶,隻不過是受夠了花落誰家的無端猜想,另有皇子之間的血雨腥風,這會兒總算肯定了今後的主子,再也不消無頭蒼蠅似的幾次衡量利弊得失,也不消糾結是否要另尋明主——
便是這味道上嘛,都很刺激。
莫非說……
不過這震驚隻存在於官方,朝堂之上還是一片溫暖。
聖上賢明。
很快的,郊區那座本就不如何劃一的悔王宅邸外牆上,也充滿了各種百般的“情感宣泄物。”
悠長在宮中做事,哪個不是把“乾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的事理,奉為無貳心法的。
禦書房中。
這首詩很快便從書院中傳出,瀏覽瞭解才氣非常優良的文官陣營,頓時就明白了這位“天下文人之首”的詩文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