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風水密碼 - 2.村落構築

2.村落構築[第1頁/共8頁]

寶綸閣是全部祠堂的精華部分,相傳主持續建此祠的羅應鶴,是明萬積年間深得明神宗寵任的官員,他在這裡供奉聖旨與保藏禦賜珍品,“寶綸閣”是以得名。

浙江武義縣俞源是一個住著700多戶,2000多人、佈局為太極星象圖的古村莊。這是中國獨一覆蓋著稠密玄門奧秘色采的太極星象村。

諸葛八卦村中的民居,均為建於明清的古修建。目前,村內的明清兩代房屋多達200餘所,此中大小廳堂18座,石碑坊三座,花圃彆墅兩座,青磚灰瓦馬頭牆,古樸端莊,有的屋子窗簷還畫有八卦圖。全部村莊就是一個龐大的活文物,是中國古村落與古民居完整儲存的典範。

據《武義縣誌》記錄,郭洞村的汗青能夠追溯到宋朝。從何氏家譜中查知,郭洞村的發財在元朝。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武義後生何壽之進山看望居住在郭洞的外婆,但見此地翠嶂千重,古木參天,碧溪雙注,奇峰疊現,頓生搬家之意。後征得任廣東按察司副使的祖父、和在朝做參軍的外公及父母的同意,至郭洞築宅置產。而後640餘年,何氏子孫延綿不竭,成為香火鼎盛的望族王謝,構成了明天以何姓為主的團體格式。

占有關文獻先容,郭洞是按《內經圖》設想佈局的,郭洞分郭上、郭下兩個行政村。郭洞的地形奇特,三麵環山,有兩條溪水在這裡會聚,北麵留一塊空位,遠處又是擺佈青山相擁,正應了“獅象把門”之說。又溪彙合後沿西山環村而流,回龍橋跨溪而建,把這塊寶地的風水包裹得嚴嚴實實。千裡外的石蒼嶺,北山上的塔和這座回龍橋幾成一條直線,可見前人看風水造情勢的一番苦心。橋邊上的龍山上長滿了樹齡達六七百年的高大樹木,另有很多可貴一見的貴重樹種,屬典範的古生態林。

鬥山街是一處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為一體的文明遊景點。在這條建於明清期間的古街上,建有徽商家屬室第:汪氏室第,楊家大院。許氏大院和潘家大院,有徽派木、石雕的代表作,另有僅存的木牌坊等。鬥山街,如同一幅長長的汗青畫卷,向來客報告著唐模古鎮的汗青。

寶綸閣擺佈兩邊為登樓的樓梯,登上30級木台階,隻見樓上擺列整齊的圓木柱,屋頂閣柵外露,飾以水磨青磚。此處為呈坎村的最高點,可遠眺黃山天都、蓮花兩峰煙雲。

唐模村,原為歙縣所轄,現屬徽州區,是唐朝越國公汪華的太曾祖父叔舉建立的。公元923年,汪華的後嗣汪思立迂迴故裡,起先居住在山泉寺。年近古稀的汪思立博學多才,精於天文地理,他用八卦相中了山泉劈麵的獅子山,那邊另有太祖叔舉蒔植的大片鬱鬱蔥蔥的銀杏樹,故汪思立率兒孫遷到獅子山居住。顛末幾代人的辛苦勞動,前後建立了中汪街、六故裡、太子塘等修建物,慢慢構成了一個聚族而居的村莊。汪思立率孫重返徽州時正值五代年間後唐建立,諸侯紛爭,強大的唐朝已不複存在。汪氏子孫不忘唐朝對先人的恩榮(即隋朝名將汪華歸順唐朝後被封為越國公,身後諡(“忠烈王”),決定按盛唐時的規摸製作一個村落,取名“唐模”(一說按盛唐時的形式、風采、標準建立)。公元1087年,郡北許村的許貴1、許貴二兄弟倆因父母雙亡,投奔唐模姑父家,顛末幾代繁衍,許氏比本地的汪、程、吳三姓人丁更加暢旺,成為唐模的大姓望族。但他們不忘姑父的收養之恩。仍相沿“唐模”這個村名。唐模村落的構成、定名,是當代的徽州人正視風水與忠君思惟連絡的產品,深深地烙上了汗青文明的印記。而經濟活潑、民風渾厚的唐模村,在汗青上曾被譽為“唐朝榜樣村”,是徽州汗青悠長、人文沉澱深厚的文明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