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就位[第1頁/共5頁]
當然,蕭誠情願給呂文煥這個顯職,也是因為他不想呂文煥回到襄陽去了。如果呂文煥歸去了,那中部行軍大營這個職位就非呂文煥莫屬,王柱壓根就冇有任何合作的機遇。現在呂文煥走了,王柱便能夠名正言順地上位。
“定都於杭州,能夠更有效地推動海貿,獲得更多的利潤,也能更好地開辟江浙,兩江等地。”劉明義頓了頓,接著道:“並且,對於皇駕來講,在杭州,更加安然。”
要曉得,在疇昔,三司使但是能與政事常樞密院叫板的存在。
與其說他是在詰責,倒不如說他是在適時地給謝鴻捧跟。
冇體例,誰讓蕭誠與他們還是隔了一層呢!
這可一個讓蕭誠都退避三舍的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每小我都必然會有他的好處的。
劉明義與江之鶴唇槍舌劍,誰也不平氣誰,堂中彆的諸人,卻都是把目光投顧在了蕭誠身上。
他將幾部勁旅調到了梓州路,本來是籌辦圍殲蕭誠時大用的,卻不想最後陰差陽錯地將這幾支軍隊儲存了下來。
以是,也是大師爭搶最狠惡的一個。
蕭誠淺笑不語,但眼神當中帶著的鼓勵倒是不言而喻。
但是誰都冇有想到,最後的勝出者,竟然是之前底子就冇有在大師考慮當中的原宿州知州謝鴻。
為了將來,現在就必須苦上幾年。
戶部尚書徐向奇,本來是江南西路安撫使,此舉,也是將全部新朝的財務大事,都交給了江南路出身的人。
在很多人的認知當中,六部內裡,工部和禮部無疑是排名靠後的,很多人也把這當作了蕭誠的一種讓步。
留下來的韓端,與韓家嫡派將近出五服了,不過這是一個真正的學術大師,在大宋名聲極大,由他來擔負這個位置,倒也讓人膺服。
閩浙總督劉明義嘲笑:“我以為還是杭州更好,大宋財賦之重,莫過於海貿之利,江總督說湖廣富庶,不知往年為朝廷運送了多少財賦?”
畢竟乾係也不算大了。
至於監察,有胡屹阿誰老兒在,能讓司軍超好過?
說完這句話,他看了一眼蕭誠,見到蕭誠臉上笑意更濃,他曉得,本身又賭對了。
這是一個香餑餑,新朝定在那邊,那邊天然就會在接下來的時候裡,獲得更多的好處。
“謝總督就冇有甚麼話好話嗎?”蕭誠含笑看向謝鴻。
大堂正中,主位空懸,那天然是表示這個位置是天子的。
大師終究心平氣和地坐到了一起,來會商一下天子即位的大事以及接下來的軍國重事了。
東都城破以後,信陽韓家因為有蕭誠這麼一個關戚,逃出了生天。
謝鴻驚詫,站起來先拱手一禮,才道:“下官感覺,江陵與杭州都是極好的。”
吏部尚書成紹,原淮南東路安撫使,固然本身才氣普通,但屬於第一批往江陵府跑並且速率很快的人,如許的人,當然該當獲得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