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 農業協會[第1頁/共4頁]
“你說得對,黃先生。”福特道,“但是,好處個人的訴求,我們也是不能不考慮的。以是,我特地來到中國,想和我的中國朋友們一起籌議一下,若那邊理這個題目纔好。”
成果,這個嘗試讓她的家庭墮入了一場空前的混亂,孩子們買不到鞋子和玩具,丈夫買不起太陽鏡,她本身好不輕易買了一台美國產的檯燈,還發明燈杆是從中國入口的。顛末一年近乎暗中的餬口以後,他們終究迎來了嘗試結束的曰子,這的確是一種從天國來到天國的感受。厥後,她把本身的經曆寫成了一本書,叫做《分開中國製造的一年》,這本書引發了很大的顫動。
“你們的意義是說,將來要限定中國商品的入口,以減少貿易逆差,是如許嗎?”林振華對福特等人問道。
黃崗說道:“我記不太清楚了,不過有一些大抵的印象吧。中國從美國入口的農產品,最大宗的莫過於大豆了。客歲一年,中國從美國入口的大豆在500萬噸擺佈,金額該當是在10到11億美圓擺佈。除了大豆以外,中國從美國入口的農產品另有柑桔、小麥、玉米等,不過數量都不是太多。”
“貿易逆差的耐久存在,對於美國的經濟來講,是有侵害的。因為大量中國商品占有了美國市場,美國工人的失業機遇被剝奪了,形成了大量的社會題目。以是,我們必須竄改這類狀況,這是我和我的朋友們此次來中國的目標地點。”福特順手指了指伴同他一起來訪的彆的幾個美國人,那幾個美國人趕緊冒死地點著頭,以示擁戴。
“才這麼點?”林振華感覺非常不測。現在,7億美圓即便對於漢華來講,都不算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更何況對於全部中國。遵循中方本身計算的口徑,2000年中美貿易中僅中方的順差就達到了300億美圓,拿出戔戔7億美圓來采辦美國的500萬噸小麥,彷彿不算甚麼了不起的事情吧?
不過,在不減少入口中國商品的環境下,我以為要處理外貿逆差題目也是完整能夠的,這個彆例就是請中國方麵一樣增加從美國的商品入口,隻要兩邊收支口的數量達到均衡,逆差天然也就不存在了。”
“增加小麥和玉米的入口,不太能夠。”黃崗解釋道,“中國的小麥和玉米都能夠包管自給自足,以是不會從外洋入口太多。目前我們一年大抵從外洋入口幾十萬噸小麥,首要也是為了一些特彆用處,比如烤製麪包用的某些小麥粉,用中國自產的小麥冇法達到抱負的結果,以是需求入口一些外洋的小麥。”
“中國目前從美國入口的農產品有多少?”林振華扭頭對黃崗問道。像如許的宏觀經濟數據,林振華較著是不如黃崗更清楚的。
“福特先生,你該當曉得的,便宜的中國商品幫忙了無數美國貧民進步他們的餬口品格,如果出於政治上的考慮而抵抗中國商品,起碼對美國貧民而言,是非常不公允的。”黃崗插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