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古代農家日常 - 第六百零五章 對策

第六百零五章 對策[第1頁/共3頁]

趙晤也想過這個題目。他蹙眉道:“可如果放開這個規定,這些人都不種稻穀瞭如何辦?”

“……”

“待會兒你彆出聲,我來跟你哥哥說。”她道。

他雖癡長幾十歲,自誇飽讀詩書,但要論看書之多、瀏覽之廣,他還真比不上年僅十四歲的杜錦寧。

好吧,齊伯昆不平不可。

齊伯昆本感覺本身對杜錦寧的才氣和心智已體味得非常透辟了,可聽了這番話,他禁不住再一次刮目相看。

“你小子,以是說你奸刁呢。”齊伯昆指著杜錦寧,忍不住笑了起來。

聽了這話,齊伯昆便有些不附和,道:“跟靜王走得太近,於你而言冇有好處。雖說在奪嫡之爭他冇有甚麼行動,但這一節才方纔閉幕,皇上對兄弟們的戒心還冇消弭。你隻純真地做你的豪門學子,纔是最明智的挑選。”

她笑了笑,非常自傲:“憑著再生稻的勝利,憑著這大半年一冊冊話本裡透暴露來的對於稼穡的精通,我想,隻要皇上但願天下無饑荒,大宋無餓殍,就不會蕭瑟於我的,或因一點小事就診我的罪。”

“啊呀,齊爺爺您快彆說這話。如果有人聽到了,我另有活路麼?”杜錦寧做出惶恐失措的神采。

杜錦寧挑選把再生稻的事寫在話本裡,實在是雞賊。

但如果杜錦寧寫的不是話本,而是一篇論著,那意義就完整不一樣了。

作為話本迷的趙明月,一聽到陳主事哥哥的談吐,就怒不成言。

趙晤歡暢起來:“如許好,如許好。”

趙明月點點頭:“好。”她也曉得本身的身份分歧適乾政,母後說話卻不一樣。

“果然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不說十四歲的時候,饒是活到這把年紀,朝堂上諸多官員在心智上不如你者甚多矣。”他感慨道。

隻要不是天子成心保密,皇宮裡就冇有奧妙。

前朝關於“再生稻”的爭論,很快就傳到了魯國長公主趙明月的耳裡。

……

“隻要把‘穀賤傷農’這個論調駁斥就行了,這於民無益。至於我本身,我想,我不過是寫了一本話本,皇上胸懷寬廣,總不至於因為這個就診我的罪吧?”杜錦寧笑道,遂又把她跟關樂和說的那番話對齊伯昆說了一遍。

《山海經》它就是一個話本,你看了這本書,出海去找仙山,要修仙成為神仙。這莫非是作者的任務嗎?隻能說讀者太天真,把假造的故事當了真。彆人不會罵作者,隻會說這個讀者走火入魔。

她早就從趙昶那邊聽到過杜錦寧關於這類談吐的對策,當下就跑到了鄭太後那邊去,跟母親嘀嘀咕咕了一番。

鄭太後橫她一眼:“前朝的政事,你少插嘴,謹慎你哥哥不歡暢。”

趙明月嘟起嘴:“我還不是為百姓百姓好?那些世家就隻曉得保護他們的好處,他們作為朝庭官員,有把天下百姓放在心上嗎?實在這事提及來,不過是因為觸及了他們的好處罷了,隻要放開地步的蒔植規定,他們對於再生稻或是雙季稻,就再也不會說甚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