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古代農家日常 - 第六百零五章 對策

第六百零五章 對策[第1頁/共3頁]

趙晤也想過這個題目。他蹙眉道:“可如果放開這個規定,這些人都不種稻穀瞭如何辦?”

“……”

《山海經》它就是一個話本,你看了這本書,出海去找仙山,要修仙成為神仙。這莫非是作者的任務嗎?隻能說讀者太天真,把假造的故事當了真。彆人不會罵作者,隻會說這個讀者走火入魔。

趙晤歡暢起來:“如許好,如許好。”

前朝關於“再生稻”的爭論,很快就傳到了魯國長公主趙明月的耳裡。

她能教出趙晤這麼個超卓的兒子,並在奪嫡鬥爭中獲得最後的勝利,鄭太後也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她並不以為後宮的女人都得對政事一概不問,跟隻鵪鶉似的呆在後宮裡。

“你小子,以是說你奸刁呢。”齊伯昆指著杜錦寧,忍不住笑了起來。

一老一小兩隻狐狸對視一眼,俱都“哈哈”大笑起來。

鄭太後橫她一眼:“前朝的政事,你少插嘴,謹慎你哥哥不歡暢。”

話本的特性是甚麼?就是在於假造。作者憑著本身的想像,締造著一個天下,仆人公就在這個天下裡裡停止著他的悲歡聚散。

“果然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不說十四歲的時候,饒是活到這把年紀,朝堂上諸多官員在心智上不如你者甚多矣。”他感慨道。

隻要不是天子成心保密,皇宮裡就冇有奧妙。

作為話本迷的趙明月,一聽到陳主事哥哥的談吐,就怒不成言。

“本年稻穀產量高了,代價低,大師都會去類彆的;來歲因為種稻穀的人少了,糧食代價高,大師就又會跑返來種稻穀了。市場的規律就是如許。”鄭太後道,“並且我們也不是一下子把蒔植規定都打消,隻需求在田畝的數量上減少一點就行。大師算是各退一步。”

隻要杜錦寧不在話本裡說些反動的談吐,鼓勵大師造反,她在話本裡寫男主蒔植再生稻,任何任務都冇有。

他撇開這個題目,將明天朝堂上的景象跟杜錦寧說了一遍,道:“你現在籌算如何辦?”

待趙晤到後宮給鄭太後存候時,鄭太後也冇明說,隻是在談天的時候,成心偶然地往朝堂的爭議上引,趙晤便將再生稻的事說了。

杜錦寧挑選把再生稻的事寫在話本裡,實在是雞賊。

他雖癡長幾十歲,自誇飽讀詩書,但要論看書之多、瀏覽之廣,他還真比不上年僅十四歲的杜錦寧。

齊慕遠則眼眸晶亮,看向杜錦寧的目光裡一片星光。

但如果杜錦寧寫的不是話本,而是一篇論著,那意義就完整不一樣了。

以是,陳主事想點一把火將杜錦寧點著,從而將關樂和也一起燒了,設法很誇姣,可那是不成能實現的。

齊伯昆本感覺本身對杜錦寧的才氣和心智已體味得非常透辟了,可聽了這番話,他禁不住再一次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