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雜交水稻的產量[第1頁/共3頁]
她便問道:“金公公、吳大人,我們是不是能夠開端了?”
另有幾人拿起地上的稻穗,走到邊上顛末杜錦寧指導木工改進過的打穀機前,將稻穀脫粒,一顆顆飽滿的穀子騰躍進穀桶裡。
當初袁隆平是漸漸摸索,從最後的雜交水稻研討到超等雜交水稻,有一個過程。而她把實際直接拿來用,直接奔超等雜交水稻去的。這產量也在她的預感當中。如果化肥農藥能跟上,產量會更高。
宋莊頭為了表達對杜錦寧的戴德之情,還是滾滾如江水的佩服,一個勁的在金公公和吳尚書麵前說杜錦寧的好話。
畢竟領的是皇差,不能有半點差池。
杜錦寧來潤州,除了蒔植雙季稻外,就是要研討新稻種,這是趙晤派她到潤州來,並且冇有給她分撥任何衙門詳細事件的啟事,也是關嘉天與陶華暉等人連她職責範圍內的稼穡、水利都分擔疇昔的原因。
金公公與吳尚書客歲來過,還親身到這裡來掰過玉米,倒也記得這塊田。看到杜錦寧做的水利工程,把旱地改進成了水田,並且還獲得瞭如許的高產,兩民氣裡也是相稱震驚。
一個個籮筐被放上稱再放下挑走;另一邊,收割、脫粒、裝筐同時停止,一個個裝滿稻穀的籮筐被送來,大師都嚴峻繁忙,卻井然有序,不到半個時候,這一畝地步的稻穀就收割結束稱重好了。
吳尚書對杜錦寧讚道:“杜大人,了不起啊。這還是下田呢,如果上田,不得比這裡多出一石不足。”
空籮筐的重量稱出來後,吳尚書用手帕抹了一把汗,道:“好了,算一算看畝產有多少。”
有了土質最差的下田打底,他對中田和上田的產量更加獵奇了。
莊子上的人收割,他們還能夠讓下人端個小兀子坐在陰涼處,稱重就不可了,需獲得太陽底下曬著站著,親眼看著稱,以免出不對。
稱完重量的裝滿稻穀的籮筐,被人挑到曬穀場上去傾曬,再把空籮筐挑返來,一會兒還要稱重,扣除空籮筐的重量。
這塊田,是客歲種玉米的旱地經水利改進而成的,能有如許的產量,她已經很對勁了。
杜錦寧一聲令下,特地抽出來的四個莊稼漢便把一個個籮筐都掛到稱上,戶部的胥吏在稱杆上滑動秤砣,很快讀出了重量,另兩個胥吏就在紙上記錄數據。
“是,是。”宋莊頭現在對杜錦寧的話無不依從。
實在稱早就籌辦好了的,杜錦寧也就這麼一說。不過宋莊頭還是仔細心細地把稱查抄了一遍,吳尚書和金公公也去過目了一遍,以包管一會兒稱出來的重量都是實在的。
也是以,這一次的意義,跟前次完整不一樣。
大師一聽,震驚之餘,都笑得合不攏嘴。
合作過一次,大師都已熟門熟路了,便是宋莊頭麵對宮裡的寺人和二品大員,都已淡定得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