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截胡[第1頁/共3頁]
“這畫題目不大,絹色都有個四五百年。繪畫技藝高超,加上那方乾隆的觀賞印章,應當是真品無疑。”
第三幅還是仕女圖,立軸,作畫者仍然是費丹旭。
那副王淵的畫作連畫軸長度足有一米五,從包裡暴露長長的一截——冇體例,用個裝衣服的布口袋一套捆上,姑息了。
又指著彆的兩幅道:“這兩幅年紀老點,每幅500,一共一千四。”
“不消,冇乾係。”一出口還是一口裝出來的港腔,剛纔說順口了,冇改過來。
兩人也冇走遠,感覺大樓邊上的一處小花圃不錯,冇人打攪,就在那看畫。
歸正候車室裡不是辦事員就是初級乾部,也不怕彆人惦記,先把四個畫軸塞進了本來捆在登山包上頭的帳篷包裡。
收好畫卷,“你要多少錢?”
“家裡另有藏畫嗎?”
為啥幫著清算卷軸?
他已經想起來,彷彿這晉省博物館保藏的“元王淵桃竹錦雞圖”,就是文物商店收上來的。
出門在外,行李零散是大忌。
能稱之為半桶水,那也是需求有點功底的!
落款時候為戊申年玄月,另有其一方私章。
一翻開,是副立軸人物畫,絹本,線條流利勁秀。描畫的是竹林中的仕女,尺寸約莫縱90厘米,橫60厘米的模樣。
說著從腰包裡取出一遝多“大連合”,這裡有1420塊,剛纔買完玉鐲子多下來的。
這畫軸一展開,張楠強壓心複鎮靜——這畫“多年今後”他在網上看到過:晉省博物館館藏“元王淵桃竹錦雞圖”,落款處標明作畫時候為至正三年。
但還價又不能過,不然賣家拔腿走人就費事了。
內心盤算主張,翻開了第四幅畫。
500年以上的絹本,這個做不了假!
“您這是去文物商店?”張楠問道。
又遞了根菸給對方,“家裡傳下來的?”
邊說,還邊幫著對方清算地上散落的書畫卷軸。
滿載而歸,直接回火車站。軟臥候車室裡取回本身的登山包。
“得,看來是碰上個常來這裡賣東西的傢夥,不過看著不像個文物估客。”
這是個50多歲的中年人,個子不高,穿戴身半舊的中山裝。
再細心一認,另有幾方“耕讀傳家”一類的私家保藏觀賞章,顯眼處另有一剛正方形“乾隆禦覽之寶”章鮮明在列!
“冇了,這兩年孩子讀書、找事情都賣完了。”
內心已然有了定論。
倒是那人被張楠撞得差點跌倒,手裡拿的東西也掉在了地上。
那人彷彿腦筋裡思惟鬥爭狠惡,好一會才說:“兒子要結婚,起碼兩千塊。前次我賣了兩幅,還冇這麼老的畫人家都給了500塊。”
取出來的帳篷帆布麵用套木箱的帆布包一裝,直接掛在登山包後邊。